第二章 匈奴大夏国(第2/6页)
有人在笑,在讥笑,笑他这座坚固的城堡,笑他这个可怜的人。
赫连勃勃抄起身侧的弓,拉箭射去,一人哀号着倒在地上。
我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不能容忍任何人对全天下的主宰不敬、不恭。臣下们稍有不顺从的眼神,挖眼;略有嘲笑之意,撕唇;有敢规谏的人,以诽谤论处,先截舌再斩杀。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凶顽,儿子们也狂悖得紧。
太子赫连璝触怒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二话不说,摘去赫连璝头顶的太子之冠,改立四子赫连伦。赫连璝听到消息后勃然大怒,点兵七万北上进攻赫连伦。赫连伦不甘示弱,率兵三万人迎击,双方在高平大战,赫连伦兵败身死。
赫连伦的同胞兄赫连昌率一万骑兵突袭太子军队,斩杀洋洋得意、毫无防备的赫连璝,收编部众,回到国都统万城。
赫连勃勃大喜,立马加封赫连昌为太子。谁能打谁称王,谁狠谁称霸,这就是赫连勃勃的野蛮逻辑。夏国骨肉相残不到一年,骄狂不可一世的赫连勃勃病死,结束了他罪恶而又可怜的一生。
史书对他的评价可谓恰如其人,“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美男子中的英雄豪杰,只可惜赫连勃勃心理扭曲,从死尸中爬出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凶残的人生。背叛帮过他的人,杀掉无数,每次打胜仗,总把人头垒起来当做京观,以此慰藉他残破的灵魂。
赫连勃勃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空有关中之地,朔方之土,北不能击柔然,南不敢下江淮,西不能平凉州,东不敢渡黄河,至于“朝宋、招魏、服凉、平朔”的大话,只能贻笑世人。
他尸骨尚温,北魏铁骑在鲜卑人“上帝之鞭”的引领下踏上坚不可摧的所谓一统万年的千古坚城。
贰 北朝第一谋士
称雄关中的匈奴夏国亡在一个汉人贵族手里,他的相貌“妍丽洁白”,清秀美丽,皮肤白皙,有如美人。轻轻一拢袖,匈奴铁骑冰消,淡淡一挥手,统万坚城崩塌。谁还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崔浩字伯渊,书生贵族,从小喜好文学,博览经史,才华出众。什么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只要书里有的东西,他都懂。
崔浩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傲气十足。第一,出身好,根红苗正。清河崔氏是北方一等一的高门士族,祖辈自三国曹魏开始,七代高官。第二,谋略高,算无遗策,北魏帝国第一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崔浩自比西汉张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掉柔然人的威风,北魏宫廷开始讨论下一个对手。
“铁弗匈奴是鲜卑的仇人,他们不会忘记黄河中的仇恨,我们要把他们斩草除根。”
这是崔浩的开场白。人不该被容貌欺骗,漂亮并不代表仁慈。赫连勃勃是一个,崔浩也是一个。
拓跋焘锐利的目光透过狭长的眼帘掠向鲜卑贵族们,似乎征询着他们的意见。
皇帝年轻,刚刚登基,群臣们远不必瞧着皇帝的脸色说话,暗自打着如意算盘。既然我们这位皇帝要向天下宣示他的武功,莫如攻打柔然好了。
鲜卑贵族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的意见出奇一致:“赫连土著,千百年来安宁的生活已经磨去铁弗匈奴人的野性,不足为患。不如再伐蠕蠕。蠕蠕人虽然跑得快,如果我们追到,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权当去阴山作一次大狩猎,顺道捕获些禽兽的毛皮骨角,充实军资。”
鲜卑贵族们对夏国相当轻视,竟称赫连匈奴人为土著,赫连勃勃的保守战术和神经质让敌国极端轻视。柔然汗国是漠南牧场心头大患,漠北千里草原牛羊丰足,战利品多。鲜卑贵族们从前两次对柔然作战中尝到甜头,极力主张先进攻柔然。
尚书令刘洁、安原又有不同意见,要求先讨伐辽东的燕国。
崔浩笑了,众人的心思如何瞒得过他。长孙嵩之流担心的不过是他们塞北的牧场。刘洁、安原这些祖辈曾在燕国做官的人,无非想着项羽的那句话:“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沐猴而冠何止楚人,匈奴和西域人何尝不是。(刘洁是匈奴人,安原是西域人。)
关中地区对魏国战略意义的重要不言而喻,长安是周、秦、西汉三朝古都,得关中,便将整个中原地区揽入怀中,才有帝国气象。崔浩是汉人,把魏国塑造成中原大帝国是他最高的理想。
这个理想只能藏在心里,决不能让这群野蛮的鲜卑贵族知道,否则,下场如何只有上天可以解答。
崔浩保持着惯有的矜持,他只能从军事技术角度解释为何先取关中,声音平和而又略显激昂:“蠕蠕像飞鸟一样聚集,如同野兽般逃散,举大众追之则不能及,轻兵追之又不足以制敌。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共弃,这样一个得不到上天保佑和人民拥护的国家,难道还应该让它继续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