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七

当我们人约黄昏,一遍一遍把那些哀而不伤的故事看来看去,我们会知道,魏惠王死去同一年,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位素见重于列国的新相国展开了合纵攻略,说服诸侯,组织起第一次合纵攻秦——“五国伐秦之战”。

魏、赵、韩、燕、楚从悖到南五个国家(所以叫南北合纵)的兵马,被公孙衍圈来,在中原集结。谁来当军事领袖呢?魏襄王刚继位,屁股还没坐热,赵武灵王岁数也嫩,刚结婚,韩、燕都是弱国,唯独楚怀王已经执政十一年了,干练稳达,楚国面积又最大,公举楚怀王为联合军的形象代言人,号称“纵约长”。

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合纵攻秦,打到秦国东方战略要隘函谷关(秦人的东大门,黄河大拐弯外,崤之战秦穆公丧师就在这里,所谓关,就是在山口的一个城池,正好修在交通干道上面,既可以向干道上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也是驻兵防守的军事基地)。秦军打开函谷关关门,冲出来奋力抗击联军,仿佛骤雨狂风一样。联军首战失利,军锋受挫(但没有大伤)。

不料,楚、燕两国首先气馁,退出战斗,跑步回国。三晋士兵(赵魏韩)则无处可退(因为他们家就在函谷关关外的中原),魏军又是赵、魏、韩的主心骨,首当秦人兵锋,变成炮灰扑在战场上,兵力损失一半。魏襄王受不了了,派惠施往南跑了七百里,到楚国去找纵约长楚怀王,请求宣布合纵战役结束,赶快罢战。

楚怀王统治着国富兵强的楚国,是颇有战斗力的,但是楚国从春秋末期以来,一贯是结好秦国的政策,他这次五国合纵攻秦,名为“纵约长”,实际上没派主力助战,导致五国首战失利。首战失利以后,楚怀王不愿意继续与秦为难,看见惠施跑来喊停战,当然允诺,他派昭阳对惠施说:“惠施,你愿意与秦人讲和,我们不管。”

昭阳下边的人赶紧阻止:“如果惠施去了秦国,秦国人就会明白,是魏国真心想和平,而我们楚国是想打秦国。这就招致了秦国人憎恨咱们啊?”

“那怎么办?”

“咱抢着先去请和啊!”

昭阳于是对惠施说:“伐秦,是我们五国国策,不可动摇。我命令,不许停战!你们给我顶住!!!”说完,就自己抢先跑到秦国去请和。一场五国攻秦的高尚运动,变成了争先投降的可耻比赛。举足轻重的楚国,因楚怀王、昭阳君臣在关键时刻未带领关东诸国坚决抗秦,初战失利后就急着求和,使这次合纵活动流于破产。

王宫里的领袖们这么一缩脖子,战场上的三晋联军没人管了,纷纷退兵,相邀东退到黄河横行部分的南岸成皋之地固守。这里是中原的郑州、洛阳之间,乃一列高山,壁垒就修在危岩高耸、削直如屏的山顶,北面是黄河乱石荒滩,山南是一溜嵩山深涧,非常适合防御。这个著名的成皋地区,是中原北方的咽喉屏障,也是中原与西秦之间的战略要塞。后代著名的虎牢关、汜水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想往西去打陕西董卓)就在这里。刘邦和项羽常年不休的拉锯战,也发生在这里。

三晋士兵坚守成皋,无饭可吃。不打仗的话,一个人一天也要消耗几百万焦耳的热量,何况打仗期间。军汉们眼睛发蓝,嚷嚷着去山下城邑打劫,抢粮食。听到消息,附近的地方官赶紧跑到楚国去找“纵约长”楚怀王,请求别让三晋士兵打粮:“大王,此次五国攻秦,您大败而归,威风扫地,三晋是否还服气您,就打个问号啦!”

“寡人应该如何?”

“您可以做个小测试。禁止联军在成皋地区打粮,三晋如果听从,说明您威风依旧,否则,您就得早作准备了。”

楚怀王因此从郢都发出命令,不许三晋士兵在成皋打粮。三晋士兵收到这个指令,又气又害怕,只好听他的。于是附近人民保住了粮食。

三晋联军在成皋正在神不守舍,忽然来报,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弟“樗里疾”(念初里疾),引军出函谷关,跟踪追击五百多里,屯兵在成皋东北的河南原阳,直接威胁成皋东侧的韩国都城新郑(河南新郑)以及魏国都城大梁(河南开封)。成皋要塞被甩在了西南边,虽险而无用。三晋之兵为了保卫国都,被迫奉命从成皋出动,北渡黄河,向东北方向的原阳集结,与樗里疾会战,以牵制樗里疾南下攻国都(新郑、大梁)。结果,这场恶战三晋被杀了个惨败,合计被斩首八万二千,两名韩将被俘,赵、韩公子逃窜,诸侯闻之,无不振恐。斩首八万二千是什么概念?如果此会战是在一天内完成的,那么每一分钟杀人170,相当于有一架半737飞机的载客量。每一分钟撞地报销一架这样的飞机及其载客,连续报销700架,就是了!——八万二千人。声势浩荡的五国合纵攻秦,就这么告吹了,只留下一些不明不白的战场冤魂,倒在异国的土地上,被马蹄踏散,叫轮子压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