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欺楚四

屈原回到家里,正好赶上武关、蓝田两次大战的十万勇士遗骸运送回国了,车辆后面跟着一百万只远道飞来的乌鸦。郢都内外,人们忙着辨认亲友尸体和举行安葬仪式。郢都到处都是乌鸦粪。屈原赶紧采访伤兵,收集口述资料,加进想象,开始写他的《国殇》,准备在追悼会上当挽歌唱。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我们武器精良,跟秦人打起来了)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旌旗蔽日,敌阵若云,箭矢交射,勇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秦人凌厉的攻势打破我阵,践踏我行伍,将军战车的左马毙命,右马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絷鸣鼓。(四马乱了套,俩车轮儿也不好使唤了。将军拿起鼓槌,往死里擂鼓——鼓槌是美玉的槌把,还挺奢侈,不会是主帅屈丐吧)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这时,上天怒怨,鬼哭狼嚎,到处是死尸和扭动挣扎着的胳膊腿儿)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从郢城眺望出去,将士们再也没有回来,平原渺忽,道路远长)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我屈原也想发发知识分子的疯,带上长剑、挟起秦弓,去与秦人恶战,可是我又不会使这个。我也想人头和body分离,可我又,唉!又不敢呀。我只好不甘心啊)

成既勇兮又以武,终钢强兮不可凌。(┅┅唉!唉!)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我也没办法啦,只好恭维你们这些亡灵两句,让你们超度升天,死亦为鬼雄去吧!)

屈原写好《国殇》,谱了曲子,教郢都各机关团体学校医院,排练演唱,准备歌咏比赛时用,不提。

另外说一句,楚国士兵,有一部分装备了当时一流的青铜甲而不是常规牛皮甲——是可以活动的甲片连缀而成,一片压一片,从左到右,由上而下,密缀在丝织品的内衬上。甲片上还涂漆,漆皮有指甲盖那么厚,绘有精美的图案。穿着它,就是穿着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楚国确实富大,连甲胄都这么好,所以勾引得列国交攻之。

张仪说服老楚结亲连横,乐呵呵地回到咸阳,发现一直在闹病的、叼着体温计的秦惠文王同志(原太子驷,战国第六大鳄鱼),死去了,时间是公元前311年。一朝天子一朝臣,给秦国立下十七年大功的张仪,没有功劳也有旅途疲劳的张仪,回到咸阳就开始倒霉了。甘茂、樗里疾等人,纷纷到新君秦武王(秦惠文王的儿子)那里表示对张仪的不满。他们恨张仪,主要是张仪上一次主张交还一半汉中给楚国,这些秦将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夺来的,干吗还。并且张仪一贯排挤同僚,所以平时也有积怨。于是甘茂、樗里疾对秦武王说,张仪是有些功劳,但他那些坑蒙拐骗的手段,欺骗楚国,不讲信用,失信于诸侯,对秦国国际形象不好。重用如此不讲信用之人,恐怕天下人嘲笑啊。

既然张仪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么大,并且秦武王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很喜欢张仪,于是驱逐了张仪,使之栖栖遑遑地离开秦国,回到童年桑梓之地——魏国。张仪这样的外籍顾问就像医生,既希望请他来帮忙,又巴不得他早一天离去。所谓“敏于事而慎于行”,张仪能言善辩,但中国人是讲究中庸的,少走极端,企求稳定平和,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与中庸之道密切相关,农业社会的理想人格不是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温顺谦和的君子风,这甚至发展到对于“辩才”的猜忌,所谓“君子讷讷于言”。所以张仪虽然功大才高,终于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令名,反被视作巧舌如簧,狡猾的别名。而同一时期工商业发达的希腊,人们竞相学习演说,崇尚雄辩家,张仪在那里,当如鱼得水。

张仪被驱逐以后,不久也就死于魏。狐死首丘,也算叶落归根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张仪,归葬先人墓地,当会心满意足!张仪死后,秦国的甘茂、樗里疾乐了。但是相邦位置不够他俩分,为了避免他俩打起来,一个就当了秦国左丞相,一个当了右丞相,这是我国最早出现“丞相”字眼,直到一千五百年后被独裁的朱元璋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