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摩天岭阻击战,清军唯一一次胜仗
山县有朋的对手:聂士成
占领凤凰城后,山县有朋立即命令大军出发,继续向奉天方向进攻!首先必须拿下的是奉天门户——辽阳。
进攻辽阳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绕道海城,路比较好走(平原),但路程比较远;另一条就是抄近路翻越群山——摩天岭。路程虽近,但从摩天岭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凶险。
山县有朋决定:走近路!他狂舞着战刀,命令大军向摩天岭急速行军。踏着夜晚的冰霜,踏着早晨的露水,前进!
地势险要的摩天岭上,一路西撤的聂士成重整大军,驻守在此。在摩天岭的正面,他布下了重兵防线,而在他的侧翼,是有“虎将军”之称的旗兵将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领的大军。
阻截山县有朋的,正是聂士成。
聂士成现在已经是摩天岭守军的最高指挥官了,虽然之前一路溃退,但聂士成也在不停地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和日军的多次交手中,他已经渐渐地摸清了对付日军的门路。而在他总结作战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启发来源于一次谈话。
左宝贵与聂士成的一次谈话
平壤大战之前,左宝贵来到了聂士成的营中,商讨防务。
“目前您最忧心的是什么?”聂士成问。
“还是补给。”左宝贵回答。
“我们已经存了一个月的粮食。”聂士成告诉左宝贵。
“我军要作好准备,倭人国小民穷,必求速战速决,我等须以持久之战对之。”
“持久之战。”当听到左宝贵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聂士成很兴奋,因为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论在朝鲜还是在清国战场,日军的行军和进攻都是十分大胆和神速,用快攻和强攻,迅速打开缺口,突入阵地中心地带,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进攻受阻的问题,动不动就跟你拼命,进行浴血厮杀。
其实这也是逼出来的。
因为日军有日军的不利条件,那就是孤军深入异国内地,后勤补给极为困难,所以他们一直希望速战速决。
具体到每次进攻时,日军的战术看上去灵活多变,但核心只有一条,那就是:包抄。每次进攻必然要出动几路大军,一部分伪装成主力佯攻,而真正的主力总是会出现在清军的薄弱环节(战前准备工作细致),实施包围,利用局部优势使对方腹背受敌,接下来就是迅速合拢包围圈,集中歼灭。
一旦遇到强敌(比如平壤玄武门之战),他们也是谨慎的,有利就起早,无利就退后,再想尽办法和创造条件进行夹击。这时他们就会发挥坚忍、沉着的精神,等待战机迂回前进。这其实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在战场上善用的一招:有利则速进,无利则速退。此外,他们还有惯用的一招:偷袭。这伙人最喜欢的是在深夜或者凌晨突然发起冲锋,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对方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候。
这是日军的特点。对付日军的方法只有一个:以进攻对进攻!但如何进攻,则需要比日军更有耐心和更加出奇制胜。
聂士成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持久,在战术上开展山地运动战和敌后游击战的方针,“率精骑数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或截粮饷,或焚积聚,多方挠之,令彼首尾兼顾,防不胜防,然后以大军触之,庶可得手也!”
而摩天岭之战,正是清日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离开平原进行山地作战。麻烦,很大的麻烦在等着他们。
爬山真不是件容易活儿
11月,在漫天的大雪中,日军到达摩天岭山脚,开始攻山!
聂士成不再在山上修筑防御工事,避免与日军主力正面激战。主力部队埋伏在山脚,而在山上布置疑兵。日军爬到半山腰时,山上的密林中突然旌旗招展,战鼓齐鸣,造成有大量守军的假象,日军果然不敢再前进了,主力开始撤走。而这正中了聂士成的圈套。
等日军主力部队撤得差不多,只留下断后部队时,埋伏在山脚的主力部队发起反攻了。断后的日军被打得个措手不及,在兵力上又是绝对的劣势,伤亡重大。
不过,日军很快探清楚了虚实,主力部队又重新攻山。此时用疑兵这一招已经不灵了,聂士成命清军依靠山上的有利地形,不停变换阵地,这里放几枪,那里又打几炮,在日军被分割后,清军主力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分散的小股日军——这一招就叫各个击破。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聂士成依靠灵活多变的山地运动战,以及骚扰突袭的游击战,指挥清军抵挡了日军发动的十几次进攻。山县有朋终于不再认为攻下摩天岭就是去爬个山而已,他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厉害的对手!
在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波后,聂士成决定:发动反攻!并且要用日军常用的一招——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