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深入
应该说唐军的进展非常顺利,就在六路大军刚一出征的时候,就传来利好消息,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灵州击败突厥,十二月二日,在薛万彻的进逼下,突利可汗不得已投降唐朝,并且率众来到长安,向皇帝李世民行叩拜大礼。
柴绍、卫孝杰、李世勣三路大军还没有和突厥大规模的正面交战,但是也是时不时的打击一下突厥的小股势力,总体来说,唐军的形势一片大好。
而李靖当时所在的位置是马邑,自从长安出发后,李靖这一路的行军路线是出马邑向北,进击突厥腹部,李靖这一路面对的正是颉利可汗率领的突厥主力部队,在他两边不远处分别是李世勣和柴绍的部队。
马邑再往北就是突厥的地盘了,李靖在这里停下了脚步,下令让全军原地待命。
面对着北边辽阔的大漠,李靖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多年前平定萧铣和辅公祏,基本上靠的是水战,而这一次,反差实在太大,难道自己真的是军事奇才吗?水战、陆战样样精通,李靖不禁对对自己产生怀疑。
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这一次,李靖必须要迎难而上!
李靖明白,纵横大漠,最缺的就是水源,而且一旦战事限于僵局,唐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也很困难,所以此战的要点在于:速战速决!
而突厥人不是棉花一吹即散,速战速决的道理谁都明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速战速决,大军一拥而上,和突厥人火拼一场吗?如果突厥人退避三舍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李靖很挠头,如果突厥人在自己的地盘和你打游击,那估计唐军一定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为此战发愁到掉了头发不行,但李靖不是别人。
经过冷静的分析,李靖认为要想速战速决,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消灭突厥的主力部队。
想到这里,李靖命令校尉给附近的柴绍和李世勣送信,让他们率领大军向定襄城(今内蒙古林格尔县西北)附近靠拢。
……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带领三千轻骑兵,出马邑,直奔恶阳岭(今内蒙古林格尔县南)。
恶阳岭的北边不远处就是突厥重要的军事据点定襄城。
身为军事统帅,居然只带领三千人来到敌人的军事据点,按照正常的用兵之道来分析,李靖是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
但有时候实践告诉我们,对与错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
李靖不是二杆子,之所以敢孤军深入,是有着很深的思考的,他的想法是:用三千轻骑兵突袭定襄城,拿下定襄后,用三千人死守定襄,颉利可汗必然率大军前来围攻定襄,然后自己和柴绍、李世勣两路大军,内外合围,就地歼灭突厥大军。
事实证明,这个设想,李靖只成功了一半。
一月二十日,李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定襄城,驻守定襄的突厥大将康苏密还没有回过神来,唐军的旗帜已插在定襄城头之上,慌乱之中,康苏密败回颉利可汗的突厥大营。
进入定襄城的李靖显的十分兴奋,在他看来,很快颉利可汗就会落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
“李、柴二位总管现在何处?”李靖回身问随军校尉。
“启禀将军!两位总管正率大军向定襄靠拢!”
“嗯!密切注意突厥大军的动向,如有突厥人来袭,立即报于我知!”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按照李靖的设想进行着,他坚信,不久的将来,突厥人就会将定襄城围的水泄不通,而到那个时候,将是突厥惨败之时。
李靖就这样耐心的等待着,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进入定襄城的一天后,探马为他带来一个让他感到很意外的消息。
颉利可汗不进反退,现已退至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