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走出边关
在李昌的帮助下,玄奘顺利地离开了瓜州,前方是一片方圆八十里的沙漠!
我们无法想象玄奘当时忍受了多少折磨,克服多少困难,但结果是毋庸置疑的,他走出了这片沙漠!
通过史书记载,我们知道这是玄奘西行经过的第一个沙漠,也就是在此时,玄奘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西行的艰难,比人为的阻碍更加艰险的——与大自然的抗争!
玄奘,你要坚持,风沙的侵袭能磨练你的意志,缺水的折磨会更加坚定你的信仰,只要你的决心不动摇,相信西行的路上你一定会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胜利到达你心中理想的彼岸!
走出八十里沙漠,前方就是边关五烽,过了五烽就意味着走出了唐朝国界。
“五烽”顾名思义就是五座烽火台,这五座烽火台不是连在一起的,中间一共相六百里的沙漠。
在唐朝初年烽火台除了具有警戒作用之外,还具有负责监视偷渡者的重任,而守烽的将士当时发明了一个很好方法,那就是监视水源,当时五烽的水源都在各自烽的警戒区内,因为只要来到这里的人,第一个任务就会寻找水源,只要看住水源,偷渡者一个也休想过去。
当然玄奘也不例外,在即将达到第一烽时,水囊彻底空了。
前方还有六百里的沙漠等待着自己一步一步的穿越,玄奘决定冒险在第一烽下取水。这是个危险的任务,因为搞不好很有可能就被守烽的将士发现,拘押回长安到是不错的结局,赶上守烽的将士是个二杆子,一箭射穿自己的胸膛,命丧于此也说不准。
但是玄奘还是决定试一试,此时支撑玄奘信念的正是他那坚定的信仰。
希望佛祖保佑吧!
事实证明,玄奘的运气总体说来还算不错。
经过权衡,玄奘决定夜间取水,这样可以利用夜色掩护自己,但他不知道,坚守水源是守烽将士的职责,相比于白天,夜晚只能更会让他们集中精神死死的盯住水源。
最初玄奘利用夜色的掩护成功靠近了水源,这让玄奘大喜过望,但也许是过于兴奋,在取水的时候玄奘的动作有些过大,这就一下子吸引了守烽将士的主意。
就在玄奘为水囊灌水时,“嗖”,一只冷箭从玄奘的膝盖旁射过去,惊恐下的玄奘将水囊扔在了地上,不过此时理智告诉他,千万不能乱动,如果乱动一定会被射死。
是的,这一箭是守烽将士的警告,以他们精湛的箭法,要想射死玄奘,估计此时的玄奘早已倒地一命呜呼。
“我是出家人,从京城长安来的,你们不要用箭射我啊!”玄奘高声喊道。
“牵着你的马赶紧过来,如果胆敢逃跑,格杀勿论!”守烽的将士高声命令玄奘。
无奈之下,玄奘只得牵着马老老实实的走进第一烽内。
第一烽的守烽校尉名叫王祥,和李昌一样,王祥也是个佛教徒,我想守烽的将士之所以没一箭射死玄奘,也许就是他的授意。
王祥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白净的僧人,此前他也已经听说有个偷渡的玄奘和尚,王祥开口询问,这一次玄奘率先开口:
“大人听说有一个和尚叫玄奘从长安来,到天竺求法了吗?”
玄奘的问话,有些出乎王祥的预料,在王祥看来,玄奘有些破罐破摔的味道。
王祥点点头,说道:“听说了,不过我还听说玄奘已经回长安了,怎么会到这里来呢”?显然,消息传到王祥这里时,已经完全变了味道。
玄奘听后,马上亮出了自己的度牒,所谓的度牒就是朝廷给当时在编僧人的身份证。
王祥确认了玄奘的身份后,不禁大笑起来,当然王祥的大笑让玄奘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一头雾水的玄奘呆呆的看着王祥,在他看来,结果只有一个——押解回长安!
但是让玄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祥在笑过之后,说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话语。
“西行之路艰难险阻,师父虽有决心,但绝不可能到那里,我是敦煌人,师父不如和我去敦煌吧,那里有一名高僧叫张皎,此人求贤若渴,我想他看见师父一定会非常高兴。”
一个朝廷命官居然敢和偷渡者谈判,真是瓜子嗑出来臭虫——什么仁(人)儿都有!
王祥的话让玄奘的心稍稍平复一些,毕竟不是将自己遣送回去。但同时他马上意识到,如果按照王祥的说法,自己将彻底滞留于此,玄奘当然是不能答应的。
于是,玄奘鼓起勇气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对王祥说道:“贫僧出家在洛阳,而且在中原我也算是知名的高僧,如果仅仅想是出名,何必要去小小的敦煌?”
这句话说的确实很生硬,以至于王祥有些挂不住脸面,看到王祥不高兴,玄奘马上又补充道:“但是我知道现在中原的佛教典籍还有很多缺失的地方,所以我发誓前往天竺,去寻求那些缺失的典籍,大人你非但不鼓励我,反而让我滞留于此,这是追求涅槃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