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追?还是不追?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二月三日,李世民诏令右仆射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任城王、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归唐的东突厥契苾何力等军进击吐谷浑。

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有两个人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李靖,另一个就是侯君集!

李靖作为大唐第一名将,让他统帅三军是没有争议的,但此时的李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在此之前,老将李靖正在家中休养,所以对于是否启用李靖,李世民有些为难,因为李世民实在担心李靖的身体,万一在征途上李靖有什么闪失,这个遗憾将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但是当李靖知道唐军将要大举征讨吐谷浑的消息后,主动请缨出战,他明白,这是皇帝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之后的第一战,这一战绝对不容有失。

军人!当马革裹尸,弃尸于草野之间!

在李靖的心中,自己的生命早已和战场紧密相连!

这是李靖最向往的一战,因为这一战,大唐的威名会远播四方。

这也是李靖的最后一战,经历了一生戎马生涯,也确实该歇歇了!

候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人,以武勇自称,很早就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多立战功,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在玄武门事变中,他跟随李世民参与了整个政变的,是贞观功臣派的重要人物,但是论资历他是无法和李靖、李世勣相比的。

在贞观四年北征突厥后,由于文彦博的弹劾,李靖主动辞去了兵部尚书的职务,而继任者就是侯君集,从贞观四年一直到贞观八年,候君集在这个职位上稳稳地呆了四年,可见这个人除了勇武之外,为官之道也是很有一套,要知道能在言官中间屹立不倒,是很不容易的。

而这次李世民让侯君集跟随李靖远征吐谷浑,其实是在有意培养他,李靖虽然能征善战,但毕竟已是65岁的高龄,大唐的开疆拓土不可能永远依靠李靖一个人,而候君集又是李世民的嫡系,所以在李世民的心中,有意培养侯君集成为未来大唐第一名将。

李世民确实没有看错人,候君集将在这次征途中,表现出一个军事天才的决断力和意志力!

李靖带着四万唐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而去,伴随着唐军西进的脚步,时间进入了贞观九年(公元635年)。

在经过三个月的行军后,唐军进入了吐谷浑境地,四月八日,先锋部队李道宗部在库山(今青海湖东南)遇到伏允的主力部队,李道宗一通板砖拍下来,吐谷浑军队损失惨重,伏允当机立断,烧尽粮草,放弃辎重,带领部队轻装退入沙漠地带。

准确的说,伏允撤退的方向是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札陵湖一带),在伏允看来,从库山到柏海,中间基本上全是荒漠,唐军一定会像上次一样,不会贸然进兵,等唐军撤走,再出来继续抢。

不知道伏允是否读过孙子兵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运用的很是熟练,事实上,伏允的这种做法,的确给唐军带来意见上的分歧。

伏允撤退的三天后,李靖带领大军在库山与李道宗会和,会和后,李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

“诸位!伏允现已退入其腹地,我军劳师远征,不可久居于此,是追还是不追,请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李靖率先发问。

“不能追!”李道宗站起来说道,“伏允撤退柏海,我们不能确定他到底在什么地方,而且我们现在到达这里已经算是极限了,再往西走,就是黄河的源头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到那里,可以说那里对于我们完全是陌生的,而且从这里到柏海,中间全是荒漠,水源也是个问题。”

“你的意思是……”李靖开口问道。

“先前我已重创伏允,相信他不会再骚扰我们的边境了,我认为应该撤退!”李道宗坚定地说道。

“我同意!”

“我也同意!”

高甄生和李道彦表明了立场。

李靖沉默了,实事求是地讲,李道宗所说的方法不是李靖的作战风格,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东征江淮,还是北征突厥,李靖都习惯去突然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彻底击败,而按照李道宗所说的,唐军会失去有利战机。

李道宗或许不明白,这一战不仅仅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要将吐谷浑变成大唐领土的一部分。

李靖犯难了,这次出征虽然李道宗是自己的部下,但其皇族的身份,是不能忽视的,王爷发话,是要谨慎对待的,何况李道宗的意见得到了部分将领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