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奈的保守
白岩城的不战而降,让身在平壤城的盖苏文甚是恼怒,在他看来,孙代音就是个无耻的叛徒,该杀!
可他应该想到的是,辽东这片土地本来就应该属于中原人,自己占了那么长时间,以至于忘了本来拥有它的主人!
白岩城是高句丽国界的最后一道屏障,唐军现在已经长驱直入高句丽国内,盖苏文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唐军过了白岩城,进入高句丽国境后面对的第一座城市就是三面环山的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市)。
为了阻挡唐军前进的步伐,盖苏文决定在安市城和唐军彻底的较量一番,在他看来,先前唐军的节节胜利,并不是唐军的战斗力多么强劲,而是因为自己过于保守,死抱住城市防守战不放,才导致现在的被动局面。
所以,消灭唐军,就在安市城!
为此,盖苏文下令让北部縟萨(高句丽官名)高延寿和高惠卿率领高句丽、靺鞨共计15万人增援安市城,盖苏文特别强调了一点,这次作战千万不要保守,该攻出去的时候必须攻出去。
事实证明:高延寿和高惠卿两个人,确实不折不扣的是按照盖苏文命令去做的,只是两个人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去变通和调整。
在大军临出发之际,高句丽有个对卢(高句丽官名)就对高延寿分析道:李世民东征西讨,发动玄武门事变,最终当上了皇帝,而且国家在他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可见李世民是个著名于世的人才,现在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士气正旺,万万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应该采取手势,唐军远道而来不能长期在这里呆下去,到时切断对方的粮道,唐军不攻自破。
应该说,这番分析确实切中了唐军的要害,可惜的是在高延寿看来对卢的话显然不如盖苏文的话有分量。
因为对卢决定不了高延寿和高惠卿能否升官发财!
所以对卢的话也只能是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领唐军到达安市城30里外。
在闻听高延寿和高惠卿率领15万大军前来的消息后,李世民迅速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
“我分析高延寿的援军会有三种作战方案。”李世民首先发言。
“第一,15万大军扑面而来,与安市城的守军共同协作,同时依仗周围的高山,坚守不出,然后派出少量部队骚扰我军,我军则进不能立即克敌,退又有沼泽河流,势必困于此地。第二,迅速援救安市城,救出全城的人后,火速撤退。这样虽然没有打败我们,但至少可以保存实力。第三,猛冲猛打,与我军决一死战!大家认为高延寿会采取哪种战术呢?”说完,李世民眼含笑意眼睛环视众将。
所有的人都在思考,似乎三种战术都可行。
“哈哈哈!我提示大家一点,战术一是上策,战术二是中策,战术三是下策,大家这次猜猜看!”
“那肯定是战术一!高句丽人又不是白痴!”张俭随口说道。
张俭的说法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不!我猜高延寿一定会用战术三!”李世民坚定的说道。
众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世民,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这位战场老手你居然会给这么一个狗血的答案。
“我知道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呵呵!”李世民继续说道。
“告诉你们,前边高句丽人都坚决使用它们擅长的城市防守战术,但我军连克数城一直打到高句丽国内,大家想一想盖苏文该是什么想法,所以我断定这一次盖苏文一定命令高延寿等人改变先前的战术!”
李世民猜对了!当然,这是他多年来在战场上历练的结果。
“陛下!高句丽派遣15万人马前来增援安市城,想必平壤城定会防守空虚,臣请带领5000精兵奇袭平壤城,攻下平壤成,这15万人一定会不战而降。
说话的人是李道宗!
李道宗的这个计策很像当年诸葛亮北伐魏国时,魏延所献的出兵子午谷的计策,都属于出险招,赌博的味道!
不过仔细分析李道宗的计策,并不是不可行,当时的高句丽不比当年的魏国,15万大军倾巢出动,平壤城防守确实空虚。
可惜,此时李世民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当场否定了李道宗的计策,不过和诸葛亮不同的是,李世民并不完全是因为思想保守,而是因为自己的兵力本就不足,如果李道宗一旦有什么闪失,唐军的士气将会遭受沉重的打击。
李世民不想因为出险招而毁掉先前的一切大好局面!
当然,这也意味着李世民无奈的错过了一次奇袭平壤城、彻底征服高句丽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