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细腰城

自庆州往镇戎军,最近便的道路是沿马岭水北行,到环州境内再沿其支流向西,一直到镇戎军北的天圣寨和乾兴寨。这两寨分别建于天圣和乾兴年间,以年号为名。

这条路惟一的问题,是在环州和镇戎军之间盘距着明珠、灭臧、康奴三族生羌。这三族的居住地通过蒲川河谷与党项地盘相接,一直暗通款曲。这个连接三族的地方,一处有一座古城,名为细腰城,另一个地方名为葫芦泉,党项一直驻有兵马。

要从环州到镇戎军,必过细腰城和葫芦泉,今年泾原路的第一仗,便在这里打响。

葛怀敏回庆州之前,已经用快马知会了王沿。为争取时间,王沿命都钤辖李知和带本州兵马为先锋,在葛怀敏之前出发。两人会合的地方,便是刚被李知和打下来的细腰城。

看着一片残垣断壁,葛怀敏皱着眉头对李知和道:“向来都说细腰城这里是要地,怎么看起来如此残破?番贼在这里驻有重兵,难道没有整修过城池?”

李知和叉手:“回副部署,传言未必可信,这里其实并没有大股番贼。末将赶到这里的时候,只有千把人马,多是老弱,一战便就哄然散去。城池就是这般,据说是一座不知筑于何年月的古城,早已倾颓。番人本是逐水草而居,惯于住帐篷,并没有重筑。”

葛怀敏上前看了看长满枯草的残垣,连连摇头:“番贼多诈,钤辖切莫大意!这若是番贼的骄兵之计,候我们从这里过去,断了归路,着实可虑!”

李知和无奈地道:“我们此番是去天圣、乾兴二寨,只要到了那里,自有粮草供应,又何惧番贼断我归路?只要此番灭了昊贼,则大局已定,就是有番兵来断归路,到时兴兵来杀散就是。临行前招讨一再叮嘱,此次天都山一战非同小可,我军要昼夜兼程。”

“不,不,不!”葛怀敏连连摇头。“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才可求胜。这处地方正扼浦川道路,下面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有精兵数万,若是从后面追杀过来,岂不骇人!我们先在这里留上一二日,查探清楚,留下精兵镇守,才可前行!”

大将带兵作战要专权,出了庆州,王沿就鞭长莫及,管不到这支队伍了。作为副都部署的葛怀敏大权独揽,李知和心里再不愿意,只好服从葛怀敏的命令。

环庆路面临的局面与泾原路不同,天都山并没有到这里的道路,威胁不到他们。至于韦州监军司,现在那里还剩下多少兵马都不好说,就是能抽出大兵南下,由于沿路没有补给,也不能深入宋境。由于细腰城和葫芦泉切断了环州和镇戎军的联系,这关键的地方没有大宋的寨堡,而党项更加没有在这些地方储存粮草的习惯,大军到不了这里。而葛怀敏说的那三族生羌,就纯属多余,能发动这种一二百里外的大战,那就不是蕃落,而是另一个党项了。他们的所谓数万精兵,只在他们地盘有用,一如被徐平看了笑话的禹藏花麻。

是以李知和出兵的时候,王沿就一再叮嘱,他们要不顾一切,兼程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镇戎军。后路不需要考虑,还有夏守赟的数万禁军精锐,慢慢向庆州回撤,足以保证这一带的安全。

葛怀敏出身将门,一生顺风顺水,并不是凭借战功升到这个位置的,真讲到带兵作战他远不如任福。他早就打定了主意,此次去天都山是捡功劳的,一点风险都不能冒,只要瞅准机会捡到最大的战果就好。执意在细腰城逗留,并不是他有意拖延时间,而是确实害怕下游的三族从后面打过来。

历史上在范仲淹的主持下,种世衡在这里筑细腰城,是一件大事。这座城的意义,其实不是对党项的作用,而是掐断了下游一直摇摆不定、叛服不常的那三族生羌与党项的联系。细腰和葫芦泉两城筑成,从此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没了外援,再闹不起浪花来。

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怀敏的大军应该尽快赶到天圣和乾兴寨去,掐断元昊出天都山后东向沿山路北进韦州的道路。那里离这里还有近百里路,不应在这里逗留。

吃罢午饭,李知和一再向葛怀敏强调尽快行军的重要性。哪怕就是暂驻细腰城,也应当派先锋部队先行,与天圣寨取得联系。

葛怀敏本就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以前在夏守赟手下不用自己作主,一切好说,现在独自出来领兵一时适应不过来。见李知和坚持,葛怀敏唤过本路钤辖张建侯,对他道:“此去乾兴寨还有两日路程,路上多是生羌,路道不靖。一会你带本部先行,打通道路,知会乾兴寨主王文和天圣寨主张贡。我们数万人马,让他们早早措置粮草。”

张建侯应诺,略作休整,便点齐本部三千余人,沿路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