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钱荒有希望了(第2/3页)

王宁安认为奇谋妙计,运筹帷幄,虽然不可缺少,但是真正的制胜关键还是实力!落到具体就是两条,一个是士兵的素质,一个是武器的质量。

这两条《武经总要》之中都有详细论述,王宁安曾经不惜重金,让人印制1000套,发给每一个武学院的成员,奉为圭臬。

说起来惭愧,《武经总要》已经出来了六七年,可是随着庆历新政失败,文官之中,没人支持推广,武将更是一帮大老粗,没人愿意下功夫学习。

王宁安成了推广《武经总要》的第一人,虽然和曾公亮第一次见面,但两个人神交已久,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曾公亮不同于那些潇洒飘逸,风度无双的士大夫,老爷子长相普通,非常平易近人。他算是大宋官场上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早年就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后来又研究兵法,造诣很深。

曾公亮拉着王宁安的手,哈哈大笑,“我都听醉翁说了,真是想不到,老夫费尽心血著书,竟然墙里开花墙外香,让小王大人给发扬光大了。”

王宁安夸张道:“老大人,你不会找我要版权费吧?”

曾公亮一愣,随机朗声道:“怎么能不要?”

老头指了指那一堆铜山,笑道:“从现在开始,每年1000万斤铜,少一点都不行!”

王宁安一拍胸膛,笑道:“这算什么,老大人需要,一年三千万,五千万,也没问题。”

曾公亮板着脸道:“什么是老夫要?弄得跟贪赃枉法似的,是大宋需要啊,这钱荒太恼人了。”

曾公亮感慨万千,他接任三司使,铸币也是他负责的工作之一。

前些年为了应付李元昊叛乱,朝廷发行许多铁钱,刚开始铁钱还能维持和铜钱一样的价格,可最近几年,铁钱崩溃,市面上铜钱严重匮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

滇铜来了,可谓是及时雨,老头一颗心落在了肚子里。

他围着铜山,转了半天,频频点头,这些铜有黄铜,还有白铜,虽然品相不一,杂质也稍微多了一些,但是制作铜钱,完全没有问题。

……

曾公亮很满意,可有一个人却气疯了,那就是国舅爷曹佾。

他趁着曾公亮看铜去了,一把拉着王宁安,到了空出来的船舱里,暴跳如雷。

“我说二郎,咱么兄弟一场,你可不能坑我!这明明是我派人费了好大劲儿,从大理弄来的,怎么成了你的功劳?当然了,你抢功劳也就算了,可是你不能把这些铜都交给朝廷啊!那我怎么办?”

王宁安呲着闪亮的白牙,呵呵笑道:“国舅爷,你好歹有点觉悟成不,你姐夫不容易,贡献一点铜算什么?不过区区25万贯,100万斤,对你来说,九牛一毛,大海一勺!”

曹佾气得直转圈,“我说的不是钱,是这个事!你懂不懂?”

“懂,你说的不是钱,说的是钱的事!”

曹佾被噎得差点趴下。

王宁安无奈道:“我说国舅爷,我什么时候在钱上亏待你了?”

曹佾突然清醒过来,他一跃三尺高,激动地:“二郎,你小子跟我说实话,你准备从哪里捞钱?”

“这才对嘛!”王宁安笑道:“我的国舅爷,你听我慢慢说。”

……

王宁安确实没打算通过铜矿赚钱,铜可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资源,从来都是朝廷掌控,随便插手,大肆渔利,朝廷怎么想,大老板赵祯怎么想?

再有,靠着炼铜赚钱,也实在是太少了,根本是少的可怜!

要想赚,就赚别人干不了的。

随着大理和交趾的铜开发出来,前往岭南的商货必定成倍增加,这时候如果能掌握一个船队,把大宋的货物卖到交趾和大理,再把土产运回来,顺便运送铜锭,这里面有多少的利润?

而且这么多商人南下,他们需不需要安全保护?需不需要金融服务?

海上船队,保安公司,票号钱庄……这就是王宁安的如意算盘。

“国舅爷,让交趾人挖铜,让大宋的商人炼铜,说到底,他们都是给咱们干活,替咱们赚钱!”

王宁安的手指翘着桌面,十分有节奏,“制造业的利润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服务业!咱们要抢占产业的制高点,不能当辛苦的土老帽!”

曹佾这才如梦方醒,“二郎,你就是厉害,可问题是船队,钱庄都要下不少的本钱吧?”

“是啊,所以我才要收保证金。”王宁安淡淡说道,曹佾的脸却瞬间垮下来了。

好嘛!

你这家伙也太不要脸了!

从人家身上收钱,组建船队钱庄,反过头再赚人家的钱!

怎么好事都让你给占了?

那帮人岂不是成了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的笨蛋了?

王宁安轻轻一笑,“怎么,国舅爷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