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晋之好
人才战略(上)
再继续说秦国。
在东方诸侯进行军事竞赛,搞得热火朝天时,有几个大国一直没有参与。一个是晋国,另一个就是秦国。这两个诸侯都是西方诸侯,对东方事务向来不在意。至于首任霸主,虽然很牛,看谁不顺眼就把多国部队开过去,暴打一顿,完了还说是奉周王的命令,打你扁你是理直气壮的,是有法可依的,你挨打是应该的,你不挨打是岂有此理。其实地球人都知道,现在大周朝连个预备役连都指挥不了,哪能调得动以齐为首的多国部队?
但大家都知道,齐国教训的国家都是没有什么实力的小国,对大国历来只是采取恐吓威慑的手段,从不敢真正动枪杆子。所以,秦晋两国虽然不鸟齐国,从来不参加齐国召开的诸侯国代表大会,但齐国也从来没跟他们起过冲突。
而这时,秦国是秦穆公当第一把手。
秦国此前的战略是把目光放在西边。天天睁着眼睛,紧盯着那几个小国,只要抓到一丝机会,就猛然出手,全面收购,地盘逐步扩大,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因此,秦国虽然是诸侯中立国最晚的国家,比任何一个诸侯都粉嫩,但规模却一点不小。到了秦穆公时,秦国就是与齐、楚、晋、燕几个强国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大国了。
秦国前几任老大经过思想大解放讨论之后,统一了认识,知道,要想真正让秦国更加强大起来,光搞定西边几个小国,还是不行的。因此,他们也调整了扩张战略,做好了东进的准备。
在穆公之前的几个老大,主要做的是迁都工作。
第一次迁都的总指挥是秦文公。这哥们儿觉得老在犬丘那里,地理位置太偏了,文件都发了几个月,还传不到东边,工作效率低得像蜗牛。当时,他们已经把原西周的地皮全部划进自己的名下——这块地皮比原来他们的地皮面积要大得多,而且,他们原来的地方还是属于发展中地区,有待于开发,哪比得上原西周的三秦之地?那里曾经是全国的首都,也曾经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因此,秦文公决定把统治的重心向东转移。
也许,秦文公的这一次迁都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可能只是觉得国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发达繁荣的地方,但他的这一举动,却奠定了秦国东进的基础。他骑着马,带着个风水专家,向东边一边散步一边考察。最后,专家同志说,开水和渭水之间的这块地皮不错,肯定能让秦国发达起来。
秦文公就把秦国的国都定在了这里。
之后,到秦宁公的时候,秦国又进行一次迁都,把国都迁到了平阳。但还没有完,秦德公又迁到雍;秦献公时,再一次搬家,把国都定到了栎阳。到了秦孝公,终于把国都迁到了著名的咸阳。
当时,诸侯国各部门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和庞大,估计每个机关也就一两个公务员,要想在周末打个牌,恐怕都还缺角。因此,迁都的工作量并不大,大家拿着几件家具上了马车,到了目的地,乱盖几间草房,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了。
当秦国国君站在咸阳的地皮上时,他们的目光终于彻底地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他们看到,东方热闹得多,那么多的诸侯,天天喊打喊杀,搞得很刺激。
秦国真正让东方诸侯大吃一惊的第一位领导人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从老爸手中接过班时,正是齐桓公霸业的鼎盛时期。他看到姜小白一无聊就召开诸侯大会,牛得要命。我不知道当时秦穆公的心情如何,但我想,这哥们儿心里对齐桓公肯定羡慕得要命,肯定在心里想着,哪一天也能像老姜那样,发个通知,那些诸侯国的老大都得带着代表团,跑过去会盟,听自己发表重要讲话。当然,那些讲话一点不重要,你要是个小屁民,那些话只能算是屁话,但你要是霸主了,你就是放个屁也是个重要的屁。
不过,秦穆公嬴任好同志并不是个乱来的人士,他虽然羡慕老姜,但是知道,这个霸业是要有一个积累过程的。表面上看,齐国就是姜小白和管仲两个人的努力,只一个五年计划,就可以突然发飙,到处横行,其实,他们是有着坚实基础的。这个基础细算起来,可以一杆子打到他们的老祖宗姜太公那里。姜太公受封的时候,还得了个最高使命:“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也就是说,以后诸侯中出现了哪个不听话的,你就有权代表人民、代表大周去打他,不要怕把他们打死、打残。周朝给齐国这个政策的同时,也划给他们一块面积很大的地皮,使他们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诸侯的。否则,如果只有那些小国那么大,跟个山区的行政村同样规模,只怕自保还来不及,哪能去对付“五侯九伯”?之后的齐国历代国君智商虽然不及他们的老祖宗,但也还过得去,至少没有出现过败家子,而是很好地把齐国安全地交到了姜小白和管仲的手中。所以,齐国成为首任霸主,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里面。否则,你让姜小白和管仲去管个郑、随之类的小国,他们能牛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