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六月(三)
弩炮的测试成功,让赵弘润的心情大好,对参与这个项目的官员与工匠们发了一笔津贴,嘱咐他们封锁消息,随即便正式批准了弩炮的进一步研发,使弩炮继“抛石机(包括投石车)”之后,成为冶造局重点研发的第二件攻城类战争兵器。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赵弘润对于弩炮的成功测试十分满意,但真正让他欢喜的,却是那个“扭力弹簧组件”,赵弘润派人询问过,设计这个“扭力弹簧组件”的,正是他们冶造局如今已成为名匠的“丁钧”。
对于此人,赵弘润自然不会陌生,想当年他还在鼓捣蜡烛模具的时候,丁钧就给了他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而如今,丁钧已成为冶造局不可缺少的技术人才,正是此人与投奔魏国的宋墨钜子徐弱,一同研发了弩炮。
但很可惜,赵弘润这次并没有遇到宋墨钜子徐弱与他的墨家门徒们,原因就在于这帮墨家门徒下乡帮助地方上的平民做农活去了。
是的,墨家的门徒,就是这么奇葩:他们宁可光着脚丫跑到魏国的地方县城,无偿帮助那些大字不识的田间平民安装水车、挖掘田渠,甚至于教授他们识文认字,传授他们耕田种地的诀窍,也不愿在冶造局当一位受人敬仰的技术工匠。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墨家门徒的积蓄,也愿意无偿捐献给地方的平民,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传道,在魏国传播他们墨家的思想。
而让赵弘润有时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墨家门徒好似是将冶造局当成是赚取酬劳的职所——不少墨家门徒平日里在冶造局辛勤工作,待等他们工作几个月,赚取了不费的月俸,这帮人就把布包一背,下乡无偿奉献去了。
美其名曰历练。
弄得冶造局都不敢发这帮人太多的月俸,免得这帮人到时候负责的项目还未完成,就半途撂挑子走人了。
对于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无产奉献者,几近于苦修士般的墨家门徒,赵弘润既尊敬又感到头疼。
不夸张地说,倘若宋墨钜子徐弱这帮人愿意改掉时不时就下乡散财、无私奉献的历练,肯留在冶造局安心研发,赵弘润相信冶造局的工艺水平,绝对不止如今这种水准。
但很遗憾,纵使是赵弘润,也无法强迫那些墨家门徒,毕竟这是这些墨家门徒愿意为他贡献力量的前提。
六月中旬前后,秦国第一批前来魏国学习的官员与工匠,终于乘船抵达了博浪沙河港。
对于这件事,秦少君非常上心,都顾不得自己的婚事筹备,硬拉着赵弘润亲自来到了博浪沙河港,迎接这些秦国的工匠们。
对于这些白得的技术人才,赵弘润当然不会客气,召来冶造局负责统筹人事的主事“顾和”,让其给这些秦国的工匠们安排岗位,铁匠安排到兵铸局锻造兵器甲胄,木匠、石匠就直接安排到博浪沙河港造房子。
不得不说,秦国派来学习的这些工匠们,本身就有不俗的手艺,比冶造局自己重头训练新人便捷多了,唯一可惜的是,这些秦国工匠在学到了魏国的技术后,终有一日会回到秦国,短则一两年、长则五到八年。
但不管怎么说,这批秦国工匠的到来,使得魏国的冶造局技术实力更加雄厚。
赵弘润才不担心被秦国学到什么技术工艺——魏国都领先秦国那么多了,倘若魏国最终还是被秦国追上,那冶造局的上上下下就真无脸见人了。
赵弘润信奉一个观念: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旁门左道,唯有自己变得越来越强,这才是真理!
因此,当秦少君吞吞吐吐地询问赵弘润会不会有意对那些秦国工匠隐瞒魏国的真正技术时,赵弘润回以不屑的表情,顺利地激怒了这位日后的夫人。
整个六月份,赵弘润除了巡视一下博浪沙河港的后续房屋建设工程,就是到冶造局所在的“冶城”,视察一下冶造局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冶造局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后,赵弘润在与不在其实差别不大。
民用的器械工具,冶造局已与工部的虞造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像改良的“独轮推车”、“犁具”等等,冶造局都是直接将设计图纸移交给虞造局,让后者负责打造,并向全国推广。
而军用器械方面,冶造局则直接交给兵铸局这个好比是代工工坊般存在的辖下司署,让兵铸局的工匠们在海量的军备订单面前,一边骂娘一边赶工——这些可怜的兵铸局工匠们,早已忘记了当初欲与冶造局争夺利益的时候,因为每日的工作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时不时幻想着兵铸局能否停歇几日,让他们喘口气。
至于冶造局的材料采办事宜,除了户部辖下的仓部外,冶造局也在与“肃氏商会”合作。
因此总的来说,已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冶造局,已不需要赵弘润时时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