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委任

蓟镇在戚继光在时陆续调来两万浙兵,加上陆续补充的车炮营编制,实力可谓诸镇之冠。当时首重蓟镇也是朝野共识,主要还是因为朵颜卫和小王子威胁太大,诸镇乃首重蓟镇。

有总兵官一人,副总兵三人,参将十二人,游击将军六人,游击十人,守备,坐营官共八人,中军官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另外,河南和山东还有蓟镇的督司各两人,负责定期率领班操军到蓟镇实边防御。

蓟镇兵额在永乐年间是八万五千零六人,到万历早年增长到十二万四千人,永乐年间定马额为两万匹,到万历早年为四万二千匹,各镇马匹均有减少,就蓟镇为最多。

到万历末期,蓟镇浙兵几乎全部调走,在万历二十年的援助朝鲜的战事中,浙兵将领率先登平壤城头,将士厮杀血战最后却被北军吞了功劳。

倒不是李如松的格局小,但他身为提督,又是北军出身,必定要以北军为先,吞没南军的功劳也是没有办法。李如松后来有明显的后悔的表示,不过那会已经晚了。

南军负气,后来调走或是分散的就更多了,到了萨尔浒一战时,浙兵最后的余烬与川军一起在浑河边上与女真人血战,浙兵的表现也不愧是戚继光调教过的,火器运用极妙,与川兵配合极好,以少敌多杀的女真人十分狼狈,主帅戚金是戚氏族人,少从戚继光征战南北,到浑河血战时为副将,其部也是戚家军最后的余烬,发挥的力量却远比宣大军和蓟镇辽镇军要强的多。

时人以为北人强悍而血勇,南人矮小而懦弱,其实从明末到民国,作战勇敢,悍不畏死的反而多半是南人,明朝的浙江义乌兵为诸军之冠,清末时则是湖南的湘勇和淮军打的最为出色,至民国,则北伐的南军以南至北,横扫全国的军阀,可见偏见不实。

现在的蓟镇兵最多五万人左右,已经远远低于万历年间,关键是蓟镇距离辽镇太近,精兵强调多半调往辽镇,在历次战事之中蓟镇兵损失极重,已经被打断脊梁骨,到皇太极绕道入关时,蓟镇一触即溃,全无抵抗的能力,守城的能力都远不及格,连辽镇也大大不如了。

到后来朝廷加设保定总督来充实蓟镇,全无用处,而八旗兵不管是从蓟镇或是宣大地区都如入无人之境,相比九边强盛之时,真是令人嗟叹。

“你的事很简单,不过我也不太清楚。”聂磊笑着将手中的东西递给张春牛,笑道:“这是你的身状,军政司那边刚从政事堂那边又接回来。”

张春牛知道现在委任军官和免职,或是提升或是降级,都是军政司在处理,调任和驻扎归军令司来管,军籍退伍安置都是军政司的事,当然原本的职权还在,军政司的职权是扩大了许多。

这也是必然之事,军令诸司合并成立枢密院,算是单独的军事职能部门,与政事堂几近平级,未来的政事堂主脑是宰执,枢密院的主持者则是枢密,双方近乎分庭抗礼。

在军事问题上,可能枢密使会比宰相更有发言权一些,在职能方面对枢密院肯定会有所限制,不管怎样,军权问题始终是相当敏感,张瀚自己本人能镇的住,但他要为子孙后代考虑。

宰相不能兼任枢密,也将成为不可更改的家法。

大政方针张春牛不懂,也没有想那么多,他有些疑惑的接过聂磊递过来的纸张,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身状。

这是军政司统一出的,形制和用纸都有特别的讲究,外人想仿制都仿不来。

当然军政司的身状是要在军令司那边归档,以前送政事会议,现在送政事堂和枢密两方面建档归档,外人冒充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军官上任会有不同的军政官陪同,交代事务,陪同上任接管部队之后,军政官才会离开,这也是一系列的流程手续。

“兹任张春牛为辎兵第十七团指挥,此令。”

底下是军政官的签名和军政司的银印,同时还有聂磊的署名,在左侧下方则是政事官孙敬亭的签名。

“枢密使还没有定下来。”聂磊道:“要不然的话,你是团级指挥了,你的任命要军政官到政事官和枢密官三方面的签名备案。”

张春牛笑道:“辎兵团级也就对应战兵营级,太隆重了吧,我有点受宠若惊。”

“这是制度。”聂磊道:“连级以上的战兵就得上报到最高层,连级以下按流程走,军队主官上报,军令同意,军政执行。”

“我的升迁,是哪位大人的主张?”

“各军种内的高级军官的升职,非正常升职由各兵种主官推举,报给各部门批复。你没仔细看,下面一行小字是说你是由辎兵指挥赵世文举荐的。”

张春牛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了聂磊说的小字,下方还有赵世文的签名和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