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奔走

到总督衙门时,王汝槐在侧门下轿入内,同时派仆从去递手本求见。

过了一刻钟功夫,里头出来一个总督的幕友,远远拱手笑道:“不知道巡按大人有何要紧的事?冯公贪杯多喝了一些酒,现在已经歇息了。大人如果有话,可以令在下转达,如果真的十分要紧的大事,那只能将冯公推醒再说。”

王汝槐看看日头,知道这个幕友纯粹在放屁。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就喝醉了睡下了,明显是推托之词。

不过他对这个幕友也摆不起架子,总督和巡抚身边的幕僚都是亲信,而且都有功名,将来放出去就是举荐为官,不可以视为下人仆役的,甚至幕友清贵,与主家分庭抗礼,主人须以师友之道待之,比起治下的官员还要更尊重几分。

眼前这个幕友是举人出身,并没有选择继续考进士或大挑为官,而是跟着总督到大同上任,图一个边功举荐,将来少不得给他一个知县名位,是以不仅不能以盛气欺这幕友,反而要加几分客气……对武将,是不妨欺凌一下,对同为文官的同僚,过于盛气凌人,会引起舆论不满,影响自己风评……

“既然如此,请上复总督大人。”王汝槐道:“大事在即,请总督大人千万留心。”

总督幕僚神色郑重,身为总督的心腹,他当然也知道所谓的大事到底是什么事情,而如果真的发动,结果殊难预料,很可能弄到边衅大开,和记大军压境,乃至破关而入……上次蓟镇的事已经传扬开来了,朝廷针对和记的举措无功而返,半途而废,只能引为笑谈。不要说北方这样,南方据说也有官员想查封商行,禁止和记车马出入,禁止和记海船入江口,结果根本无人附议,情形比北方还要尴尬几分,这种消息反馈回来,只会令人更加的气沮而已……

现在如果真的发动,和记不可能再虚陈大兵于边镇,定然会真的大起兵戈,蓟镇顶不住,难道大同就顶的住?

虽然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在不停的练兵,并且不断的充实防御,但朝廷钱粮有限,以这个幕僚私下与冯嘉会谈起时讨论的结果,朝廷要复振大同,不仅要调任大量的精明强干的官员,对武将也得大换血,并且培养武将读书明礼,知忠义,懂礼节,晓历史,这样方能与官员配合练成强兵。同时需要每年最少二百万两折色和二百万石以上的粮食,这样才能练出强兵十万。

再加上要铸炮和制造战车,火铳,一年三百万怕才够用。

加上榆林,甘肃,陕西,山西,宣府,这么多军镇,一年三千万两才能维持百万大军的战斗力……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清季开国之后因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将明朝的士绅阶层力量打的粉碎,国家用度比明季增长了很多。到康熙年间岁入超过三千万两白银,这个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而清廷不过养兵八十万,二十多万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加上少量的蒙古,和当年归附的汉军组成的绿营有五十余万,八十万军队的开销占了清廷每年财政收入的八成左右,每年花销在两千万以上,其中又以八旗独占大头,绿营只是少数。

清朝的武备也是逐渐废驰,从康熙年间八旗兵就不复当年之勇,可是由于重金养兵,其武备是在缓慢的下降之中,清乾隆中,仍以大军开赴新疆,平定准部和回部叛乱,乾隆的十大武功有一多半是凑数,有几个是打肿脸充胖子,但平定新疆之乱,绝对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战功了。

数万清军以满蒙兵为主,万里征途远赴新疆,甚至以察哈尔各部丁口连家属一直移驻新疆,数百年后还有察哈尔部蒙古人形成的自治县,也是为了维护西域疆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至于尽屠准部十余万人,也是使西域彻底稳定下来,回部也在屡次反叛后被征平,其重金养兵,毕竟还是有效果的。

而大明帐面上的兵力数字是清廷的几倍,以武备来说,则败坏不堪,主要的原因还是受限于财政,以明初的财务体系来应对明末的复杂情况,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冯嘉会和他的幕僚倒不觉得以阳和到张家口的驻守会拿不下张瀚,他们担心的是拿下张瀚之后的事情。

朝廷一直在整兵备战,但有识之士无不认为朝廷的准备还差的远……按冯嘉会等人的看法,先把财税收入从一年千万不到涨到三千万两一年再说……不过就算真的有三千万一年,以现在文恬武嬉的状态,这银子是否有用,也是难说的很。

由于信心不足,自然是对动手擒拿或斩杀张瀚之事敬谢不敏……冯嘉会根本不想沾边。他已经是老迈之人,名声也不坏,被魏阉逐出京城,在总督之位上等若养老而已。这般事情,不做不行,做出来风评大恶,卢象升是心忧国事,一心报国不计自己的毁誉清名,而主持其事的崔呈秀和霍维华之流,则多半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为朝廷除一大害,便是赤裸裸的邀功之举。而洪承畴则是赶鸭子上架,迫于无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