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真要议和?

咸阳,咸阳宫。

“议和?”坐在上首的秦国太子安国君赵柱,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的秦国重臣。

在他面前的这几位秦国重臣之中,当然也有秦国的相邦范睢。

在几天之前,这些人里只有范睢一个人是要求议和的。

然而仅仅不过短短数日,如今要求议和的人就已经成为秦国朝堂之中的主流声音,这多少让赵柱有些不能理解。

老实说,赵柱对于议和并不陌生。

毕竟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过去了数百年,在这期间发生了上千场战争,单单是秦国参与的战争也有数百场之多,在这几十年里赵柱有印象的秦国对外战争也有至少三四十场。

在赵柱所经历的战争之中,很少是有打到两败俱伤或者一方灭亡而结束的,通常来说都是以议和而收场的。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在两百多年前战国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七雄就已经存在,而在两百年之后的今天,战国七雄仍然屹立在这片大地之上。

兼并是战国时代的主题曲,但是想要统一这天下,又谈何容易?

在过去的时间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般都会以战败一方的割地而告终。

赵柱想要搞清楚的其实是,为何这就要议和了呢?

在赵柱看来,秦国虽然损失了司马梗所率领的五万大军,但是至少还有五十万以上的大军能够动用,兵力比起赵国来说仍然保有优势。

要知道通常来说议和可是都由战败国发起的,如今秦国打算议和,这岂不是意味着秦国在这场战争之中其实已经落了下风吗?

赵柱将目光投向相邦范睢,希望能够从范睢这里得到解释。

然而范睢却并没有开口说话。

这属于军事上的问题,当然需要一些军事专家来为赵柱答疑解惑。

所幸的是虽然说秦国的一大半将军都已经出征,毕竟还是有那么几个退休老将军的。

在这些退休老将军们的陈述下,赵柱终于明白了秦国如今所面对的情况。

“依汝等所言,今在长平不但难以得胜,还有兵败之虞?”

看着四周一片沉默不语的秦国大臣,赵柱的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

沉默,就代表着默认。

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

作为秦国的王太子,赵柱虽然对军事方面并不算太过了解,但是最基本的帝王用人之术还是明白的。

什么事情都好,让专业的来,不要瞎指挥。

如今在赵柱面前的秦国诸多大臣加起来,无疑比赵柱要更专业得多。

既然连他们都觉得这场仗不能再继续打下去,那么恐怕这场仗就真的不能够继续打下去了。

赵柱我看了看周围一片沉默的大臣,心中也是有些不爽。

没想到大秦帝国举倾国之师在长平之中奋战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居然要以主动议和而收场。

身为王太子的赵柱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依照秦王稷现在的年纪来看的话,赵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接任这秦国国君之位。

如今的赵柱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将自己放在了秦国国君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

这个主动议和的方式,显然对于任何一个秦国国君来说,那都是非常不爽的事情,赵柱当然也不例外。

赵柱咳嗽了一声,有些艰难地说道:“除议和外,真无他法?”

这一次,范睢终于开口了。

只见范睢对着赵柱说道:“太子,今大秦之敌,非独赵国也。楚、魏、齐、韩,皆赵国之友,大秦之敌也。此赵国合天下之众而攻大秦,纵然大秦如何昌盛,又何以能独立应之?”

赵柱重重地哼了一声,说道:“合纵之事,亦非首次也。以吾观之,那山东五国乃面和心异,不过遣数说客可破之,又何必向那赵丹小儿求和?”

赵柱说的是上一次合纵的情况,当时的秦国就是凭借张仪一张嘴就轻而易举的破了六国合纵。

范睢摇了摇头,开口道:“太子,此一时,彼一时也。若遣使入他国,则无非诱之以利,然此刻诸国之利,皆非我大秦所能给也。”

赵柱看了范睢一眼,有些不解地问道:“范君此言何意?”

只见范睢娓娓道来:“齐国者,不过借粮与赵国,并未参战。故虽有使者,亦难以说之。”

赵柱沉默不语。

范睢又道:“魏国者,乃魏无忌矫诏夺军权,魏军已不从魏王圉之命。且魏无忌此人素来主张连赵抗秦,故亦不能说其退兵。”

赵柱沉默不语。

范睢继续道:“楚国者,所求无非东南两郡也,若得而楚国必罢兵,太子可能将此两郡割予楚国?”

赵柱张了张嘴巴,最后还是选择闭口不言。

开什么玩笑,先不说赵柱现在都不是国君,像这种割地求和的事情需要赵柱的老爹秦王稷来做决定,就算赵柱如今已经继承大统,那也不可能说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就把秦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东南两郡给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