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赵秉钧病死情形
随着“二次革命”爆发,赵秉钧赴沪对质之事不了了之。1913年7月16日,袁世凯准免赵秉钧国务总理、内务总长本官。[125]次日,袁世凯令交通总长朱启钤暂代国务总理,同时任命赵秉钧为步军统领兼管理京师巡警事务。[126]10月10日,袁世凯又特授赵秉钧勋一位。[127]12月16日,袁世凯任命赵秉钧署理直隶都督,18日又令加上将衔。[128]1914年1月3日,赵秉钧从前任直隶都督冯国璋手中接过印信文件,正式任事。[129]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赵秉钧即死,时为1914年2月27日。《大公报》曾详载其死前发病及治疗情形,谓:
直隶都督赵秉钧,数日以来,心患怔忡,时对左右云:“我心甚觉空软,速为我物色名医。”遂延请中西医生诊治,而病亦忽发忽止。二十六日下午犹传见各司长于都督府中,会议要政,指示机宜。晚间回河北仁寿里私宅,服药一剂。晚餐后,仍伏案作书,并阅视紧要文件。其夫人劝之云:“新病未痊,不可过于劳累,总以保重身体为要。”赵曰:“我现在精神尚能支持,勿庸过虑。”半夜时又服药一剂。二十七早五钟起入厕,忽觉头晕眼昏,赶即伏于公子肩头,一阵心酸,涕泪交流。家人当急为之延医,津中名医如屈永秋、徐德顺辈咸与焉。奈用尽方法,医药无效,赵亦气息渐微,罹于危笃。复由屈、徐二医士以电话请王延年医士,携全份医俱〔具〕往诊。王至则已近九钟时,脉停气绝矣。嗣因赵家属之请,为之射激心药针一次,待半小时不见动机,遂又射一针,脉管稍有活动,然不过药力激剌所至,不一时旋即停止。医等见无法拯治,遂各辞去。旋有参谋长陆绣山、警察长杨敬林等相继驰至,商议后事,而赵都督竟溘然长逝矣。[130]
赵秉钧幕僚也曾详细描述其近年身体状况、死前一天处理公务情形以及发病和延医治疗情形,可与前引报道互相印证:
赵身体素弱,近十年以来,常患失眠之症,每夜能睡二、三小时,即为无病之证,否则全夜不睡。近十余日每夜不过睡片刻,心中常觉烦躁,面色时红时退,然照常办公,并不措意。上月二十六日午后会议到期应还之某外债案,讨论至再,事颇棘手。此时赵用脑力甚猛,发言极多,绝无倦容,所议之件,不能解决,散会后面红如朱,中心烧热,进犀角汤一杯,略见清爽。时已傍晚七时,欲赴某西人之宴,左右劝阻,赵督对幕宾云:该西人与我多年好友,且此君在国际外交上颇有势力,不可失约。勉强赴宴,宴毕回署,时已九钟矣。披阅公牍,约四、五件,适及会议之外债到期公文,阅毕异常烦恼,掷文于案,且阅他件;又及某军饷急迫文,赵现忧郁之状,继则怒甚,掷文于地,直连呼心中难受。又服犀角汤少许,左右请传医士,赵督云时已不早,可以不必,病状与往时无异,大约不要紧,命驾归私宅。继又云,不能坐车,可备肩舆。登舆时,神气较清,回至私宅,已不能坐。左右云,都督从前发病,用大烟数口即见痊可,力劝吸食。赵督似首肯,进烟数口,腹中作响,病似较瘥。次早五时,腹泻一次,嗣欲小便,便毕向后倒卧,已不能言。左右扶掖上床,尚能左右顾盼,泪流如雨。其时群医已至,咸云不能治,注射药水,亦不奏效。虽尚未气绝,然已仅属一丝矣。至十时,喉中微有痰声,旋即气绝。[131]
参谋长陆锦等在赵秉钧病逝当日打电报至北京,向袁世凯简要报告前后情形,并请迅速简员填补直隶都督空缺。电云:
万急。北京大总统、国务院钧鉴:都督兼民政长赵秉钧,两三日来怔忡旧症骤发,惟旋发旋愈。昨日午后,传集四司,在督署会议,指示各项要政,精神尚能支持。晚间回私宅后,病势复发,至今晨五钟,加患腹泻、头晕诸症,厥逆扑地。赶由家属延医诊治,乃病势逐渐沉重,服药无效。旋于午刻出缺。除两署信印业已公同妥慎封存,地方各事会同严密镇压,并赵都督身后各事妥为照料外,谨合词电陈,敬祈迅赐简员来直,以资镇压。陆锦、周绍昌、高凌霨、梁建章、刘锡钧、杨以德。沁。叩。[132]
袁世凯接报,即令朱家宝出任民政长兼都督,其中经过,朱启钤后来有如下记述:
赵智庵之死,实在民国三年四五月间(应为二月间——引者),彼时我正在知事试验场中;考场假象坊桥众议院为之,全按锁院制度行事,委员长与同考官,都居闱中,不得外出。一日傍晚,忽奉总统电召,称赵秉钧急病身故,命朱某赴津视察情形,同时接任都督之职。我即赴公府晋谒,见项城形色哀痛,言语仓皇。我因面陈试事方始,不能离场,可否改命朱家宝前去?时家宝为同考官,在锁闱中。经项城同意,电家宝进府,面授机宜。下令朱家宝任直隶民政长,派专车送去,我亲至车站送行,时已夜半矣。家宝去,我仍回院主试事,俟过正场三日以后,我方赴津会敛(俗名接三)。其在赵宅治丧者,为朱家宝、张怀芝、凌福彭、杨以德等,皆天津官场人物也。[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