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风歌(三十九)死因之辨(第2/5页)

我们先说刘邦为什么不下达终止令,史书也没有记载刘邦为什么没有终止韩信灭齐,我想从逻辑上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刘邦有意不下达终止令;第二,刘邦无意之间忘了下达终止令,大家想想,从理论上只有这两个,要么是有意的,要么是无意的,忘了。我们先说有意,刘邦会有意不下达终止令,一方面告诉韩信你用军事灭齐,一方面派郦食其去政治上说服齐王投降,但是同时不给韩信下达终止令,有没有这种可能?这种可能实际上是拿郦食其的生命来考察韩信,因为这样做最大的危险,受害者是郦食其,有这种可能吗?我觉得没有可能。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郦食其为刘邦立过大功,刘邦在西入秦关的时候,在峣关遇阻的时候,就是郦食其跟陆贾去说服秦国的将领跟刘邦达成和解,然后刘邦发动突然袭击,跟那个灭齐一样,那个时候是郦食其说完以后回来了,他立过大功。第二件事,汉十二年当刘邦平定黥布之乱结束以后,刘邦就想到了郦食其的儿子郦疥,据史书记载郦疥虽然参加了很多军事行动,但史书记载了四个字叫“功未当侯”,就是他立的功还不足以封侯。那么刘邦怎么对待郦食其的儿子呢?史书记载了这么一段话:“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粱侯”,皇上因为他父亲郦食其是个烈士的缘故封他儿子做高粱侯。你看这两件事,这说明刘邦对郦食其之死是心中怀有愧疚的,所以后来封了郦食其的儿子为侯。根据这两点我们断定刘邦不会有意不下终止令,如果排除了有意不下,只剩了一个无意中忘了,但是事实上你想想这么大的事刘邦怎么能忘了呢?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忘了又能怎么解释呢?第二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让韩信灭齐,又派郦食其去说服齐王呢?我想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两点,第一,用政治上说服齐王投降汉军,这个方法比较便捷,动作非常短,时间非常短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军事行动可能会旷日持久。第二,这样解决也防止韩信做大做强,刘邦对韩信是边用边防,如果让韩信再去灭了齐,韩信功劳太大了,灭齐以后他可能力量更强大了,所以刘邦有忌讳,所以让郦食其去了。那么最后一个小问题,刘邦赞成韩信灭齐吗?

画外音:

刘邦一方面命令韩信攻齐,一方面又派郦食其去说降齐国,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对此刘邦不可能不清楚,如果郦食其能够说降齐国自然是个不错的结果,但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刘邦并没有让韩信停止攻击,说明刘邦心里还有想法。那么,在究竟是降齐还是灭齐的问题上刘邦更青睐于哪个选择呢?

王立群:

我的答案是不好说,这不好说,因为大家考虑问题,降齐和灭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降齐,齐国的军队完整保留了;灭齐,齐国的军队完全打垮了,哪一个对刘邦的统治更有利呢?很明显灭齐更有利,而且灭齐中间刘邦派出来了韩信,不但打垮了齐国的军队,而且把楚国项羽派的龙且的20万军队也给消灭了,所以韩信攻占全齐以后,直接威胁到西楚国的国都彭城,直接威胁到项羽的大后方,所以从这样来看灭齐比降齐效果更好,我觉得刘邦从心里边一定会认为,韩信灭齐比郦食其说服齐王投降对他来说更好。但是韩信灭齐以后,带来了两个刘邦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第一,郦食其死了,郦食其是受汉王刘邦之命出使齐国的,死了,齐王田广肯定不愿意啊,你先说服我投降,我们放松戒备了你再突然间打我们一下,给我们打灭了,那人家肯定把这个使者,认为你骗我们,把这个使者给杀了,所以郦食其死了。第二,韩信做大做强了,因为灭了赵国以后,刘邦把韩信手下的20万赵兵精锐部队全部带走了,让韩信重新组织军团,韩信就训练了一批老百姓,灭完齐他拥有30万精兵。所以韩信灭齐对刘邦来说是功大于过,有功有过,但是他让刘邦产生了很大的一个不放心。所以我认为,说韩信灭齐惹来杀身之祸,我不太认同这个看法,我认为韩信灭齐是功大于过,他带来的是刘邦对韩信的戒备,还不至于动了杀人之念,这是第一个重要的话题。

第二个话题,求封齐王惹的祸,韩信灭齐以后,刘邦就等着他带兵来荥阳助战,结果韩信来了一封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假就是代理,封他为代理齐王,这件事惹恼了刘邦,这个过去我们讲过,这件事导致后来韩信被杀,这件事情流传很广。那我们要讨论求封惹祸了吗?说求封齐王惹了祸,那么求封齐王惹祸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两点,第一,韩信求封错了吗?第二,韩信求封刘邦动了杀人之心了吗?这两个问题考虑好了,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