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余波
十字军东征造成了相当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为人们所深深误解。现代的观点普遍认为:东征影响了东西方的关系,让穆斯林拿起了武器,引发了之后数个世纪的怀疑与怨恨。这一系列披着伪善外皮展开的荒谬远征破坏了伊斯兰教的启蒙时代,令对方变得冷酷无情,选择诉诸圣战来暴力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十字军东征给当今世界的恐怖主义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幸的是,这种顽固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世界并未受到东征的破坏,而且认为它们无关紧要。除了一些地名和少数民间故事外,它们很快就被淡忘。直到19世纪下半叶,“十字军”这个词才有了阿拉伯语的对应说法;直到19世纪末,第一部有关十字军东征的阿拉伯文历史作品才问世。164这是因为在穆斯林眼中,“十字军”和其他异教徒没什么区别,他们未能阻挡伊斯兰教的进军,且遭遇了悲惨的失败。在不可避免的信仰之胜利面前,与其他螳臂当车的失败异教徒相比,他们没有更多值得记住的地方。
短期来看,十字军东征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胜利。他们占领耶路撒冷近一个世纪,迫使伊斯兰教世界把更多资源用于争夺圣地,而不是征服其他地区。但穆斯林还是再次攻陷了耶路撒冷,继续着他们无情扩张的脚步。
借助前4个世纪的圣战,穆斯林征服了大部分基督教世界,在被十字军东征打断之后,他们开始吞噬剩余地区。在奥斯曼土耳其人(这个剽悍的亚洲民族因他们创始人的名字而得名)的领导下,伊斯兰教之剑直指亚洲仅剩的基督教势力拜占庭。1331年,他们攻破了拜占庭在安纳托利亚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尼西亚,把对方赶出了一千多年来居住的土地。1348年,奥斯曼人开始了对欧洲的入侵,迅速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曾经强盛的东罗马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围的一小片领土。
为了拯救君士坦丁堡,基督徒曾有过两次严肃的用兵。1396年,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King Sigismund of Hungary)组织了一场类似的“东征”。因为一旦拜占庭被灭,他就是穆斯林的下一个目标。他们与奥斯曼人在希腊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即现今的普雷韦扎(Preveza)遭遇。尼科波利斯意为“胜利之城”,14个世纪之前,屋大维就在这附近击败过马克·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但万分讽刺的是,这一次绝大部分基督徒都战死沙场,只有少数人逃进了附近的森林。那些不幸当了俘虏的人被迫浑身赤裸地跪在苏丹面前,然后被砍下头颅。当年年底,保加利亚的剩余地区都被奥斯曼人收入囊中。
1444年,基督徒组织了第二次反抗。以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165为首的一系列国家试图通过入侵奥斯曼帝国来保护匈牙利,但他们在进入保加利亚后遭遇了灭顶之灾。被俘的士兵不是被杀掉就是成了奴隶。166
这次失利让东欧的基督徒元气大伤,也注定了拜占庭的命运。1453年5月29日,在巨炮的浓烟之中,绵延近2 000年的东罗马帝国走到了尽头。千年来抵御无数次进攻的君士坦丁堡城墙被轰塌,伊斯兰教大军冲了进去。基督徒最壮观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建成了清真寺,东正教基督徒的首都变成了崛起的伊斯兰教势力的中心。
西欧对此大感震惊。尽管穆斯林的入侵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但欧洲人依然相信奇迹会出现,情况不会像传闻所说的那样糟糕。君士坦丁堡濒临绝境已有多次,但经受了无数进攻依然屹立不倒,这一次想必也是如此。总之,威胁还很遥远。
然而情况已经不同了。奥斯曼的大军横扫了阿尔巴尼亚和波斯尼亚(Bosnia),歼灭了一切抵抗势力。苏丹如今控制了亚历山大港、耶路撒冷、安条克和君士坦丁堡,基督教王国的五大城市有四个已在掌握之中,而他也丝毫不隐瞒接下来进攻罗马的打算。1480年,苏丹的军队登陆意大利南部,攻占了奥特兰托(Otranto)。城中的800位居民拒绝皈依伊斯兰教,被斩首示众,余下的人则沦为奴隶。
恐慌在意大利半岛蔓延开来,人们疯狂呼吁东征,但欧洲的其他地区昏昏欲睡,依旧不为所动。当时的德意志作家塞巴斯蒂安·布兰特在讽刺性的长篇诗歌《愚人船》中对这种情绪进行了绝妙的概括。“在沉睡中我们麻木,狼群已把畜栏闯入……”在列出已经被伊斯兰教力量征服的四大城市后,他阴暗地预测了一件看起来注定要实现的事:“但是它们都已陷落,遭到洗劫,很快首脑也不能幸免。”
苏丹的意外死亡让奥斯曼人未能利用好这个意大利的据点,但他们在东欧继续稳步推进。1521年,塞尔维亚人最后的抵抗力量被打垮,穆斯林大军进入了匈牙利。次年,他们把医院骑士团赶出了罗得岛,开始了对地中海东部的征服。到16世纪20年代末,他们已经吞并了匈牙利,踏进了奥地利的领土。1529年,他们来到了维也纳的门口,中欧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