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金融战(上)

太圣十五年大年初八这一天,中华帝国的圣京,中华帝国中央银行总部。

皇帝冯云山在内阁副总理李鸿章、内阁委员伍崇耀和周胜坤、财税部部长阎敬铭、帝国中央银行行长徐有壬等四人的陪同下,视察中央银行总部的铸币厂和最大的金库。

如今中华帝国通用货币——圣币的发行权只有帝国中央银行一家可以,而央行的铸币厂总共有三家,圣京总部这里一家,另外两家在外地的分行,分别是中央银行上海分行和广州分行,而这其中,铸币厂的铸造金属圣币和印刷纸币规模最大的是上海分行这家铸币厂。

根据帝国中央银行行长徐有壬的介绍,冯云山得知,央行发行的圣币规模,每年投放到市场的规模都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因为世人都是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本位的思维,认为除了金属货币金银铜钱以外,纸币的发行,必须依赖金库中的金银的储存量决定,决不能滥发,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这对于中华帝国刚刚成立,经济还不稳定的时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陛下,我们央行去年共投放了17亿圣元到市场。加上历年投放的圣币量,整个市场的圣币流通量估算下来应该在89亿圣元左右。但目前仍旧存在巨大的钱荒,因此,微臣建议增发货币,增大流通量。”徐有壬禀报道。

冯云山知道如今中央银行投放圣币的渠道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对外贸易中的顺差赚取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财富,二是财税部发行的帝国债券。而这两者,其实都是与帝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也就是GDP增长总量分不开的。只有从外国赚取的贵金属等货币进入帝国内部流通,或是财税部发行的帝国债券卖出兑换,央行才会发行圣币投放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再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和私人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拆借,借贷给需求人,逐步投放市场。

见皇帝思索,旁边一直负责金融的财税部部长阎敬铭和内阁委员周胜坤同时禀报道:“陛下,按照财税部的初步估算,帝国的去年底的可交易总财富量应该达到了240亿圣元以上,按照如今的货币流通量水平,理论上的圣币流通量应该在120-150亿圣元以上。如今实际只有89亿圣元,缺口十分巨大,甚至有部分地区的基建和铁路修建的贷款都无法满足,施工陷入缓慢,还有部分偏远地方的交易以地方官府打白条之类的非正规信用担保来进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工商业的流通和基础建设的普及,这个货币流通总量的数字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去年我们市面上的货币供应量缺口还是50亿圣元左右,到今年年底,若还是以目前的货币发行方法和发行量,货币缺口便会达到75亿圣元。陛下,以微臣等的建议,是时候变革一番,抛弃金银双本位的圣币制度了。”

冯云山点点头,朝伍崇耀道:“伍爱卿,朕让你收集的西洋各国金融资料,你认为如何?”

伍崇耀略一思索,禀报道:“陛下,微臣大体上赞同周委员与阎部长的意见,不过,依照目前的发展阶段,金本位仍旧不容抛弃,只有等帝国将世界黄金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掌控在手中,才可能将金本位改为陛下提出的帝国朝廷信用纸币制度。目前欧洲主要大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和德国意大利等,基本上都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而我们中华帝国和美洲的美利坚、墨西哥等国家,仍旧是金银双本位制度。事实上,近些年的贸易之中,东洋、南洋、西洋三大贸易公司在外贸结算的时候,尽量都采用黄金结算,但仍旧有不少白银流入帝国内部,一旦放弃银本位,帝国将遭受一定的损失。这个损失量,主要便是白银本身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的价值之间的差价造成,幸而,目前的白银价值并不比作为货币的价值低多少,但一旦放弃白银的货币属性,白银的价值肯定会下来。但无论如何,白银始终是白银,在我们华族人眼中,哪怕是作为首饰,也是极受欢迎,价格怎么样也不会很低,这个损失是能接受的。因此,微臣建议先遭受一点损失,帝国将目前的金银双本位货币体系改为单一的金本位货币体系,等适当的时候,在将金本位体系改成帝国朝廷信用纸币的货币体系,到时候,只要国民和洋人都接受帝国朝廷的信用,接受圣币这种纸币形式,我们不但能解决钱荒问题,还能通过发行圣币,攫取世界各国的财富。”

冯云山赞赏地道:“伍爱卿所言深合朕意!朕想的正是如此,还有一点,朝廷信用纸币体系,也必须在以金本位,也就是以国库中的黄金储备为对应的基础上进行。朕想过了,先通过金本位体系来大量吸取世界的黄金,哪怕遭受一些损失,也要不惜代价地囤积黄金。等帝国的黄金储量达到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甚至最好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时,再以金本位体系为基础,将帝国国库中的储存黄金全部作为准备金,以实物黄金作为准备金的形式推行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由不得国民和西洋国家不信。到时候,等那些西洋国家效仿的时候,他们的国库已经没多少黄金储量了,就不得不被帝国发行的纸币所牵引。朕想过了,这是一场金融改革,同时又是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须实现,帝国的圣币全面取代英镑并强国英镑,成为世界最为通用的货币,实效等同于实物黄金。对了,李爱卿,伍爱卿,你们知道西洋列强们有多少黄金储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