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隆武二十年(下)
坐在上首,四十八岁的皇帝萧如薰深吸了一口气。
“你们都坐下。”
站起来的几个人老老实实的坐下。
“太子,你是怎么看的?”
萧如薰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扭头看向了坐在侧后方的萧振邦。
萧振邦年已二十五,已经长大成人,从他十八岁开始,萧如薰就带着他一起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让他熟悉政务的操作方法和群臣惯用的推诿手段。
萧振邦站起身子。
“儿臣以为,此事并非是某个人的过错,也不是考试的过错,而是新式学堂教育体系确立时间尚短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蔡部堂说的对,教育乃国之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竿见影在教育上是不正常的。大学堂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很多东西,后续的支出远远超过建设的支出,合格的老师,合格的祭酒,合格的地方环境,还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东西需要支出,所以这也是财政部力所不及的地方。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立刻做些什么,只需要按照眼下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不用十年,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那个时候再回想现在,也许会产生很好笑的感觉。”
萧振邦说完之后便坐下。
萧如薰看了看群臣。
“都听到太子是怎么说的了?”
“是。”
群臣回复。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加大财政支出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朝廷规划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多提及那些有的没的,也不要多做争吵,那没有意义。”
“臣惶恐。”
“臣失言。”
许劲光和陈渊站起身子认错。
萧如薰让他们坐下。
“教育是百年大计,官员选拔也不急于一时,缺乏官员,那就尽量多安排一些官员去这些苦寒之地多多历练,所有新选拔的官员都要去苦寒之地多做历练,去的越远,越是荒芜苦寒,以后升迁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这是朕一早就安排妥当的,边远地区基层官员优先提拔,隆武八年以后选拔的官员全部都要前往边远苦寒之地历练三年以上才能往回调,有这些政策打底,缺官员不是最大的问题,陈部堂,你不要太忧心。”
“臣遵旨。”
陈渊表示明白。
“但是教育问题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按部就班固然重要,但是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更多的人识字,这是朕一早就定下的目标,如今大秦的人口数目大量增长,未来对教育的需求会更大,谢部堂。”
萧如薰点了谢禾的名,自从土改任务结束之后,萧如薰就把在全国各地都历练过的谢禾调回中央担任了民政部尚书,一干就是八年。
听到萧如薰点名,谢禾立刻站了起来。
“陛下。”
“大秦今年的人口普查做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今年的人口普查已经结束,大秦今年新增人口三百七十八万六千七百三十九人,较去年多了二十七万人,如今大秦已有人口一亿六千一百零五万余。”
萧如薰点了点头。
“从隆武三年四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今,十六年了,大秦人口增长了三千多万,朕很是开心,人口增长如此之多,也证明诸位臣工的工作不曾懈怠,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是会载入史册的,诸位臣工不可妄自菲薄。”
“臣遵旨。”
群臣齐声道。
“当然,这也不是结束,治理国家,没有结束可说,那么多人需要吃饭,那么多人要看病要读书,都是支出,都是国家的任务,他们若是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那就是国家的无能,你们的无能!”
萧如薰伸手指了一圈全大秦的高级官员们,群臣低下头,并不敢言语。
“二十年了,朕登基称帝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朕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了万民谋福祉,没有一件不是为了大秦的强盛。”
这样说着,萧如薰站了起来,一边踱步,一边如数家珍般的将自己的功绩一一说出。
“隆武元年末二年初,朕讨灭女真,平定杨应龙叛乱,讨伐倭国,开国三大征,让大秦稳定下来,隆武六年中,朕派兵攻取河套,讨平青海。
隆武七年,朕北伐喀尔喀,剿灭察哈尔,收服科尔沁,将左翼蒙古讨平,将喀尔喀消灭,进军北海,将北虏消灭得干干净净,武功远迈汉唐。
隆武十三年,朕统兵西征,讨伐瓦剌四部,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朕与之大战,将之讨灭,将大秦军队带到只有唐军才到过的地方。
隆武十四年,察合台国杀我商旅百姓,朕一怒兴兵,统兵讨伐察合台,叶尔羌国黑白不分,妄想联合察合台一并抵抗我大秦天兵,朕一并将之讨灭,重收西域于囊中,重设西域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