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维提吉斯率军围攻罗马和贝利萨留的出击(537 A.D.)

头几天正好是古代的农神节,大家相互祝贺,举行公众的盛会。正统教会的信徒在没有敌手的状况下,准备庆祝即将来临的基督生日。罗马人在与这位英雄亲切的谈话中,见识到他所具备的美德,在历史上他们的祖先身上倒是常见。贝利萨留接待圣彼得的继承人时所表现出的尊敬态度,使大家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在战争中还能保证严格的纪律,使大家能安享宁静和公正的福分。罗马人颂扬他的部队能够迅速获得胜利,占领邻近的地区,最远到达纳尔尼、佩鲁西亚和斯波莱托。[260]元老院、教士和不谙战阵的民众立刻就知道,贝利萨留马上就要进行围攻作战,对抗哥特国家的庞大的军事力量。维提吉斯的计划在整个冬季推动得非常努力而且成效显著。哥特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从农村地区以及远处的驻军中,纷纷来到拉文纳集结。在派遣一支军队前往拯救达尔马提亚以后,还有15万战斗人员在皇室的旗帜下作战。

哥特国王按照手下的阶级和功勋,分配马匹和武器,赠送贵重的礼物,给予慷慨的承诺。他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前进,对于佩鲁西亚和斯波莱托不予理会,认为围攻根本没有必要,纳尔尼难以攻破的山岩更是会让进攻变得白费功夫,哥特人的军队到达离罗马仅2英里的米尔维亚桥桥头才停下来。狭窄的通道处修建有一座高塔被用来加强防御的力量,在贝利萨留的计算中,这座桥的守备力量至少可以阻止敌人20天,事实上这是构建另外一座桥梁的时间,如果敌人打定主意要从这座桥梁突破,那还会浪费更多的时间。但实际的战斗中,守塔的士兵极为惊惧,不是逃走就是开溜,使他的愿望无法达成,让他陷入被围攻的危险中。罗马将领率领1000名骑兵从弗拉米尼亚门冲杀出去,更显得这个优势位置的重要,能够俯瞰整个蛮族的营地。当他认为敌军仍旧位于台伯河的另一岸时,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无数骑兵队伍的包围攻击之中。意大利的命运与他存亡相依,投敌者指出他显眼的坐骑,在那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骑着一匹白面颊的枣色马[261],于是到处听到叫声:“瞄准那匹枣色马!”每张拉弯的弓,每根抓在手里的标枪,全部对着最重要的目标投射。数以千计的人员在复诵和遵从这个命令,甚至连真正的动机都搞不清楚。那些更为勇敢的蛮族迎上前来用剑和矛进行肉搏战斗,一个敌人的赞许让维桑杜斯死得光荣,他是掌旗官[262],一直战斗在最前列的位置,最后身披13处伤口,或许是因死在贝利萨留手里而能留名千古。

罗马将领的体格强壮、行动机敏而且战技高超,不论是步战还是马战,使用哪种兵器,都可以从任何方向发出沉重而致命的一击,忠勇的卫队都拿他做榜样,誓死保护他的安全。哥特人在损失1000人马以后,全部逃开,不敢与这位英雄接战。等到他们从营地倾巢而出,罗马人受到优势兵力的压迫,开始缓慢后退,最后突然撤回城门之内,城门马上关闭,免得有人借机逃亡。这时全城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传出贝利萨留被杀的消息。他的面孔被汗水、尘土和血迹玷污得不成形状,声音完全嘶哑,体力耗尽,几乎要虚脱,但是他那永不屈服的精神仍然存在,并将这种精神灌输到战友的身上。奔逃的蛮族能感受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冲锋,好像有一支勇气百倍焕然一新的军队从城市里攻打出来。弗拉米尼亚门敞开着,迎接一场真正的胜利。然而贝利萨留还要去巡视每一个据点,在确保公众的安全以后,他的妻子和朋友才劝他,赶快进点饮食,休息一会儿,以恢复精神和体力。在战争的艺术更为精进的状况下,一位将领像士兵那样表现出奋不顾身的英勇,不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有这种举动。所以亨利四世、皮洛斯和亚历山大[263]都是少见的楷模,贝利萨留也能有幸名列其间。

开战不利遭到敌人迎头痛击以后,哥特大军全部渡过台伯河,形成围攻的态势,直到最后撤离,围城的时间延续达1年之久。不管想象力有多么丰富,地理学家曾经很精确地测量,罗马城的周长是12英里又345步,从奥勒良的恺撒到现代教皇和平而含糊的统治[264],除了在梵蒂冈这边,周界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在罗马威镇四海的时代,城墙内所有的空间都塞满房舍和居民,人口稠密的郊区沿着大道向外延伸,有点像很多光线从中心点发射出去的样子。兵燹之灾横扫这片花团锦簇的精华区域,留下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就连罗马七山也有部分受到波及。然而目前的罗马可以根据军事的需要,派遣3万男丁进入战场[265],尽管缺乏纪律和训练,但是大部分已经习惯于贫穷的艰苦生活,能够拿起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宗教。明智的贝利萨留不会忽略这一重要的资源,热情和勤奋的民众可以接替士兵的工作,睡眠的时候有人观察敌阵的动静,休息的时候有人轮班担任各项勤务。他接受最勇敢和最穷困的罗马青年志愿从军,市民所编成的连队,有时进驻腾空的据点,原来的部队已经被抽调去担任更重要的任务。但是他真正的信心还是源于那群老兵,骁勇的队伍已经减少到5000人,他们曾追随他的旗帜参与波斯和阿非利加的战争。他带领着数量让人轻视的兵力,防守方圆12英里的土地,对抗有15万蛮族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