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一边倒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实际上一点也不激烈,因为双方的力量悬殊实在太大。

大明舰队一方,出动了各式舰艇六百余艘,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战舰因为海面没有位置,只能作为预备队。

而日本的倭寇总船只也只有不到一百艘,人数刚过一万。

即便是如此,大明一方拥有的吨位也超过了对方十倍,人数也是对方的十倍。

更何况,这可不是陆地上的刀棒比拼,而是热兵器对冷兵器的屠杀。

一方拥有一千五百支火枪,另一方拥有的火铳只有十余支。大明的火炮可以发射一千米远,而日本倭寇的小炮超过三百米就没有了准头。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加上大明舰队形成的包围圈,让倭寇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当大明舰队的包围圈形成了最终的攻击阵型以后,超过一半的倭寇船只,被当做训练的靶子,不由分说地轰炸沉没。

木制的战舰根本没有铁皮舰的防护能力,一处的木板碎裂,就有可能导致整艘船的碎裂。

而在海水里面挣扎的倭寇,更是让剩下的倭寇为之胆寒,拼命向岸上冲击。

他们最开始如果不想着逃跑,在岸上占据几个优势地点,或许还能给大明军队造成一些威胁。

但是他们选择了逃跑。

当逃跑无望,他们又失去了岸上的据点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在草原上,勇猛无敌的骑兵也抵挡不了火枪的威力,成为了靶子的倭寇再勇猛,也不能对远在数十米外,占据了地利的大明军队形成威胁。

这几十米的浅水海滩,成为了倭寇们天然的坟墓。大部分倭寇甚至没有等游到海边,就已经被冻僵沉入了海底。

他们百般求饶,咒骂,可是没有任何大明的士兵敢有丝毫怜悯。

因为缓缓行驶而来的旗舰上,悬挂着的那面鲜红的旗帜并没有降下。

所有人都知道,太孙殿下在观察着战场,他手里的千里镜能够看到战场上每一处位置。

在战争开始之前,朱瞻基的心里还踌躇满志,激荡不已。

但是一面倒的战争让期待变成了无趣,这些敌人太弱了。

他忽然意识到,如今的世界上,能够成为大明对手的,只有大明自己。

如果后勤能够跟得上,大明如今拥有的四十艘大型宝船,四百艘中型宝船,两千艘千石以上的战舰,数千艘数百石的传令船,可以平推整个世界。

大明的对手,只有自己。

他终于放下了眼前的望远镜,回身向站在高台上的杨章德下压了一下手臂。

站在他身后的郑和,那一直紧绷着的神色终于放松了下来。

现场实在太惨烈了,哪怕倭寇们罪该万死,也不该让他们这些无谓地死去啊!

可是他虽然是主帅,真正做主的人却不是他。

年仅十八岁的太孙仿佛一个铁石心肠之人,完全不在乎现在杀死的都是自己的同类,每一刻都有人死去。

他连续劝了两次,不仅没有让太孙宣布停止炮击,反而让他的脸色越发冷峻了起来。

“郑总兵,我始终记得一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如果今天的倭寇活下来,他们杀死大明的哪怕一个人,都是你的罪过!”

郑和不敢再劝,只能任由这些倭寇在死亡线上挣扎。

朱瞻基其实对郑和并没有恼怒,对于一个没有民族之别的历史英雄人物,他的宽容更大。

虽然接触到了这些历史人物,接触到了他们活生生的人。他也知道,他们其实也就是个人,而不是神。

像郑和,他就是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又比其他人稍微出色一点的人。

所以他做的事,却能影响了历史。

在四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他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从一个拼命的大将,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目的的元帅级别的人物。

或者说,他现在更像一个外交官,而不是原本的太监,将军。

因为对他的定位不同,朱瞻基也想发挥他的外交作用,所以他不会责怪郑和的仁慈之心。

但是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他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必须要把这些倭寇的胆子打破,让他们再也不敢有反抗之心。然后把这些幸存者送到草原上去修路,那里才会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杨章德和韩成他们四人共同努力,用绞索放下了那面巨型的红色旗帜。

随着旗帜的缓缓降下,四周的炮火声终于平息了下来。四周弥漫着的白色烟雾,这才随着海风的吹拂,慢慢散去。

被包围在长度不到五里,宽度只有五百米的海域里的残余倭寇们,这才欣喜地跪拜在了甲板上,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他们不理解大明的舰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不明白为什么挂了白旗也不能让大明的军队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