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临战
近百御史以及其他官员叩阙午门,最后全部被抓入锦衣卫大牢,便是几个内阁阁老也无法改变这个结果。朝堂上立刻震动了起来。
兔死狐悲之下,有的官员悲愤不已,自崇祯登基以来,虽然阁老连年换,被杀的尚书督师也为数不少,可却从来没有大规模一下子抓捕这么多官员。
而坤兴公主监国以后,表现的一贯软弱对官员们很是纵容,这让很多人以为监国可欺以为朝堂是他们做主。现在这个假象一下子被捅破,他们才知道谁是大明的主人。
而震惊归震惊,谁都知道监国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没人敢再站出来触霉头。最有勇气的那帮人已经被抓了进去,剩下的人当时不敢站出来,事后也只敢腹诽而已。
而就在这种局面下,卖地筹饷的措施由内阁提出经监国批准发布了出来。
首先是无主田地的数目,这个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按照北方数省宗藩们的数量和其占据的田地粗略估算,光是这批田地便有四五百万亩之多。然后经历了连年战乱,很多村子已经空无一人,甚至很多地方数十里没有人烟,这里的田地就算原来有主,可也找不到主人存在,自然可以发卖。粗略的估计,能卖的田地最少在一千万亩,这肯定能够保证。
北方经历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可是大明的南方却是地少人多,比如江东,平均人均田地不过两三亩,再加上种植桑棉,每年产的粮食甚至不够吃,需要从外地购买。而且南方的田地价格很高,拿江东的苏松两府来说,每亩地的价格通常在十两银子以上。
若是能以便宜价格购买田地,有的是人愿意购买上几百上千亩的田产建个庄园,派个管事管理即可。田地,在大明人眼中,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传家留给子孙的最好的财富!
当然现在北方还没有完全平定,能否驱赶走满跶还是两说,所以这个时候卖田很多人会犹豫。
所以内阁商议之后,出台了一个办法,便是预售,按照二两田地的价格预售,凡是缴纳二两白银者皆可在已经收复的北方购买田地,具体的地方可以按照购买的先后挑选具体府县。
二两银子买一亩地,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便宜的很,是一个平常根本不可能获得的价格。所以哪怕现在北伐军尚未完全击败满清,也值得赌上一赌。
现在花些银子购买一些田地,若是北伐军如愿击败满跶,完全收复北方,这些田地转手便能翻上几倍。
即便不能击败满跶,能维持现在的防线的话,山东河南一带的田地也值得购买。
为了尽快筹措北伐的粮饷,朝廷宣布先发卖河南田地二百万亩,暂时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发售,先买先得,售完为止。后续不排除涨价的可能。
由户部统一印制下发标有亩数的田契,拿着田契到河南找地方官府丈量田地填上所在具体位置即可。
销售工作在南京苏州杭州扬州三个地方同时进行,由朝廷派专人负责此事,田地数量有限,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朝廷售卖田地的旨意一经下发,立刻在朝野引起了极大轰动,官员叩阙逼宫事件带来的影响立马消失无踪,再也没有多少人关心。
“二两银子一亩,真是便宜啊!我老家太平府的耕地要八两银子一亩呢!”
“呵呵,八两算个屁,我有个远房表亲是苏州人,据他说苏州的田地一般十三两一亩,可就算这个价格也很难买到。”
“是啊,想买地太难了,都把田地看的跟命根子一样,败家子才会随便卖掉田地呢!”
“就是北方有些乱,背井离乡去那里太麻烦,要不然我真想买上几十亩!”
“嘿,要是不乱的话会这么便宜吗?我是没钱,我要有钱便会买上几百亩,等到齐王彻底赶走满跶平定北方之后,便全家搬过去开开心心的做个地主!”
南京坊间谈论此事的人很多,真正花钱购买田地的却没有多少。因为对普通人家来说,拿不出太多的银子购买大量的田地。而对真正买得起的人家来说,又担心北方不安宁银子会打水漂。
然而没过多久,突然有消息传来,保国公朱国弼拿出了两万两银子,预购了南阳府一万亩良田。
消息一经传出,顿时使得南京其他人家蠢蠢欲动了起来,南京地区本来就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很多大的家族族人众多,却缺少土地资源使得很多庶出子弟没有多少营收。若是能在北方才买田地把家里子弟打发出去开枝散叶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满清连续大败,即便齐王不能收复北京,保住山东河南还是不成问题,所以现在购买田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很快,购买田地变得火热了起来,有灵通人士透露,在苏杭那里更加火热,江浙的富豪们纷纷上官府认购,据说很多人要去河南买地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