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不谋而合(第2/2页)
却说石碣赵国那边,他们的确是怀疑刘彦待在济北郡汉军营盘没有离去。
那是一件说来十分巧合的事情,他们的探子根本就是瞎猫遇上死耗子,老实待在一处装良民给遇到那批假装禁卫军的部队,又是真正看过禁卫军怎么行军的探子,两相一个对比下来,真正的禁卫军行军步伐一致是其余部队怎么都学不过来的。
知晓刘彦身处前线,要石宣不做点什么也就不是一个大国太子该有的样子。
能够在两军交战时,杀死或是围困敌国君王,对于国战而言真的就是一件大有利的事情,因此有机会肯定是要尝试,没有机会也应该创造机会。
君王亲征,历来就是一件需要谨慎再谨慎的事情,亲征能够激励将士士气没有错,可败了后果更加难料。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少有君王会亲征,更别说亲自到战争前线。
姚弋仲当时为什么要死盯着刘彦所在的营盘,那是因为姚弋仲知道只要解决刘彦,那基本上青州之乱也就结束,那才是明知道有风险也不放弃的因由,不是姚弋仲傻。
刘彦出巡基本上不是秘密,第一次出现在冀州的时候,要不是有漳水间隔,汉军舰队又控制着水系,石斌哪怕是付出大代价也该扑上去。
兖州这边一样是有水系,也就是黄河阻挡两岸,但黄河段并不是悉数全被汉军舰队控制在手中,延津那边有过河大桥,还不止一座大桥,是三座大桥。
决意要来与汉国君王会猎一场的石宣,得到随军将领的支持,二话没说开始调集兵力过黄河,仅仅是五天就有七万石碣赵军进入延津和文石津。
延津和文石津其实都是地势平坦的地区,大军不存在什么隐秘之说,他们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沿途控制平民百姓,结果是有心向汉国的人跑去汇报。
按照石碣赵国宿将李菟的说法,掩盖军事意图其实没有必要,相反是应该让刘彦知晓。他断定刘彦这个开国之君绝对不是什么胆小之辈,相反看刘彦过往的事迹,恐怕刘彦知道了反而是会留下。
也许李菟猜得没有错,开国之君就没有一个是孬种之辈,要不怎么可能打下偌大江山,刘彦也真的是没有离开太远,离开济北郡汉军大营南下三十里到谷城就停住没动。
谷城离济北汉军大营三十里,距离廪丘也就是两百里不到,以相隔来看还真的不算远,甚至是按照原计划前往蛇丘其实也就是两百余里。
汉军这边能够按照往年的时节来判断今年的雨雪天气,石碣赵军这边自然也不会忘记这茬,有相同结论的是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来搞一场大的,再利用后面的天气转换巩固战果,甚至是遭遇不利也能利用天气不至于让情势变得更糟糕。
常说两军交锋皆在庙算之间,讲的就是战前根据敌我实力来进行预判,又对地形与天气进行预测,猜测战争过程想出应对之策。
该有的算计和准备都有了,那就是做出实际的行动,石宣也就带着他的东宫卫队过河,骑跨战马到了黄河北岸有前方信使来报,说是孙伏都如计划再次出击,可这一次汉军不类往常,寒亭与范县的汉军大举出击直扑廪丘,又有汉军精锐骑兵绕鄄城而过直扑濮阳。
“濮阳?”石宣身为统军主帅不至于不认得地形,对于每一座军事重镇亦是了解透彻,立刻就问旁边的李菟:“汉军没有攻取廪丘与鄄城就直扑濮阳,是不是如将军所讲,因为刘彦的到来而让敌军主将改变策略?”
李菟是老将了,半生戎马先为石勒效力,多次攻伐东晋小朝廷屡立战功,对草原也是多次征战,算是南北都留下过征战痕迹。
“汉军的意图一开始就表现得这么明显,恰恰是我军应该谨慎的原因。”李菟想了想,建议道:“太子,我们可以将大军先移至白马,近一步观察情势再做定夺。”
石宣想想也是,不管是廪丘或者是鄄城,那边在计划中本来就是要放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