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隔阂(第2/3页)
王基是发愣地看着徐正慢慢远去,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算起来也是军方体系的一份子,自然是想要维护军方的利益。而在他看来,军功获得土地的赏赐就是最大的特权和利益,一旦这一次被撕开一个口子,难保下一次文官不会再找个看上去很合适的理由再来一次。
按照道理,徐正是太尉,是理所当然的武官第一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军方的利益,王基下朝之后迫不及待地攀谈是想要先拨头筹,可事情好像有些没有按剧本走?
“启臣有些操之过急了。”王鸾笑吟吟地看着王基:“我等虽在大汉为官,却……”
王鸾与王基没有血缘关系,他俩唯一的共同点除了姓氏之外,还都当过石勒和石虎的臣子。
石羯赵国在中原的统治崩溃,许多原先是在石羯为官的官员都转投汉国,王鸾和王基是在徐州之战的前后干出弃暗投明的事。
从石羯转投汉国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王鸾和王基算是混得相对好的一批,更多的人要么是在地方为官,要么干脆就连一个官职都得不到。
王基听懂了王鸾未言之意,无非就是虽然都是官,也一样是为君王效力,可还是存在差距,比如核心重臣、普通大臣、被排斥的臣子之间的区别。
能够算是汉国核心重臣的人并不多,丞相和太尉必定位列其中,像是王鸾和王基这种侍郎之类的官员只能算是普通臣子,甚至可以说因为出身的关系略略被排斥。
王基之前与桑虞走得很近,一度以桑虞的跟班姿态尾随其后。发生桑虞被刘彦警告的事情之后,王基虽然没有明确与桑虞划清界限,可是王基也不再紧跟桑虞的步伐,王基是稍微蛰伏一下之后打算走徐正的路线。
“启臣,大汉与胡虏石羯不同。”王鸾自己就没有明确紧跟于谁,他观察了很久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大汉,人脉自然不能缺,却以功劳至上。”
王基心中困惑王鸾为什么要讲那些。两人是旧识,关系上面大概只能是不好不坏,没有到互相掏心掏肺的地步。
下朝之后结伴而行的官员不少,都有各自的话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大朝会丢出来的生育奖励制度上面。
对于生育能够得到土地,大多数官员只是觉得新鲜,他们无法想到更多,话题主要还是生育可以获得土地之后,会不会对军方形成什么破坏。
总体来讲,属于文官的体系对于生育可以获得土地奖励的新政策是感到开心和兴奋居多,文官不像武官可以上阵获取军功,功劳是体现在内政上面,而内政的考核之一就是治下人口数量的多寡。
一些聪明的文官从已经初步通过的政策中联想到更多,土地奖励是核心,百姓拥有土地之后必然是有更多的产出,税收方面必然是会增加。除开土地之外,人口数的增加也会产生诸多的利益效应,比如对生活物资的需要将会使交易增多,那么商税上面肯定也是会增加。
种种的衍伸效应方面,文官万分肯定一点,新的政策对于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些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已经开始在酝酿,应该在新政策的后续条文中增加一些什么有利的补充。
大朝会结束,桑虞特意留在后面,他发现纪昌也有相同的举动,想了想主动过去。
“王上是开拓之君,丞相此项议题必定深得王上喜爱?”桑虞还是一样时时刻刻带着微笑,经过警告一事之后,微笑有了一种寡淡的味道:“后续,是奖励之土调度,可想好了怎么操作?”
纪昌发现桑虞明显的隔阂,他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概是从左右丞相的合并,原本属于桑虞管理的内政到了自己手里?
“百姓故土难离,不得不如此作为。”纪昌对桑虞没有什么愧疚感,要说有什么意见也谈不上,却是不会拿热脸贴冷屁股,一样是淡笑着说:“大汉之前唯有军功可以获得土地赏赐,却非人人可以获得军功。”
“先汉开国初期有均田之策,丞相未曾向王上提起?”桑虞问完却自己拍了一下额头:“王上博览群书,自然知晓前事。”
纪昌当然有提过均田,私下和朝堂之上都有提及过,朝堂说出来立刻被武官群起反对,私下讲的时候刘彦没有回应,可见前人干过的事情不代表会被按照旧例执行。
“均田之策破坏军功体系,生育奖励之策一样如此。”桑虞明确表现出了好奇:“丞相府是怎么说服太尉署?”
纪昌是与徐正有过沟通,问题是徐正并没有答应什么。按照他想来,与刘彦商谈之后,该是刘彦后面找了徐正。
任何一个国家的开国之君话语权基本上都高,很多开国之君甚至能够做到乾坤独断,没有臣子敢于违逆开国之君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