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第3/12页)
刘据根本没有造反之心,所以哪里有重兵抵抗宰相的军队,只得发动百姓死守长安。但百姓只知道“太子造反”之事大逆不道,所以刘据大失人心,最后兵败如山倒,逃离了长安。没过多久便被找到,而那时的刘据已经自缢而死,其母卫子夫早在他之前已经上吊自尽。
一年以后,汉武帝才查清楚原来是奸臣搞鬼,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除了为太子平反、追封刘据,再没有什么能够挽回的。
小小的一桩巫蛊案,在皇帝的疑神疑鬼和小人的借机发挥下,使汉王朝的宫廷内外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血雨腥风,其实到头来发现只是误会一场,却没有任何人对此承担责任。
杀光百名侄子的冷血皇帝
谈起十六国那段历史,北燕当属重点。这个本是属鲜卑族统治的朝代,在后来的发展中却被一个姓冯的汉人统治了。慕容家统治北燕,一直到慕容云时期,发生了变故。慕容云本姓高,是高丽人,虽然他当了皇帝,但他认为自己并非鲜卑人,内心十分自卑,为了收买人心,让大臣们都对他服气,他便天天大开府库,赏赐文武百官,想着能够拿金钱来笼络人心。
其中冯跋是慕容云的拥立者,但慕容云却对他心怀戒备,为了防止自己被刺杀,慕容云养了一帮武士在身边,他吃睡都与这些武士在一起。可没想到,这些武士中有两个名叫离班、桃仁的人,却为了谋求皇位,将慕容云刺杀。
慕容云被杀后,冯跋带领卫兵,将离班、桃仁立斩于殿前。而冯跋为众人所推,成为继任慕容云皇位的人选。从他开始,北燕便改姓冯了,开始了由汉族人统治的时期。冯跋继位后,依然没有得到安宁,他的堂兄冯万泥、侄子冯乳陈两人不服,想要夺取皇位,幸好冯跋的二弟冯弘率兵把他们镇压了下去。
冯跋看到冯弘功劳甚大,便任冯弘为骠骑大将军,晋封中山公。冯弘的权力从此与日俱增。冯跋在位22年间,国泰民安,他轻徭薄赋,崇尚儒学,很是为国家做了一些好事情,让那个乱世呈现出了少有的安宁。
但是公元430年秋,冯跋病危之时,争夺君主之位的战争再次上演。冯跋宠妃宋氏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君主,便想谋反,而这件事情被冯弘得知,他率领卫兵冲入皇宫之中,囚禁了宋氏母子,控制了大局,而病重的冯跋便在一片慌乱之中惊吓而亡。
冯跋死后,冯弘自立为天王,废杀太子冯翼。他不念旧情,为绝后患,将大哥的一百多个儿子通通杀光。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孩,冯弘都一个不留。自古篡位嗜杀前任后人的君主不在少数,冯弘却能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也的确是历史上罕见的血腥帝王。
杀掉所有冯跋的后人后,冯弘便霸占了大哥的貌美妃子,此举令他一继位便失掉了人心。众叛亲离之下,冯弘的几个儿子为了不被自己的父亲杀掉纷纷逃亡北魏。而当时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便乘机发兵,想要一举歼灭北燕。
战争开始以后,冯弘连连败退,为求自保,他不得不向南朝宋文帝求援,遣使称藩。有利益可得,宋文帝当然愿意帮忙,他封冯弘为“黄龙国主”,并答应出兵助北燕。但因为南宋距离北燕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北魏很快将北燕的城池攻破,冯弘流亡到高丽,被高丽王安置在北丰。
从高高在上的君主沦落到寄人篱下,冯弘的日子并不好过,高丽王与冯弘相处得也并不融洽,后来冯弘又求助于宋文帝,求宋文帝将他接走。得知此事的高丽王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诛杀了冯弘全家。
得到如此下场,冯弘是咎由自取。
玄武门之变是被逼政变,还是野心篡位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在位期间,他勤于政事,举贤任能,体恤百姓,减轻刑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因此,在后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表率。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英明圣主,他的一生仍有很多瑕疵,“玄武门兵变”的历史实情一直让后人迷惑,而他后来修改国史的行为也让人议论纷纷。
贞观三年(629),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但是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省北面,由宰相监修。从此之后,史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一个常设机构,不再具有修史职责而是专门负责修撰当朝国史。唐太宗究竟出于何种动机要重置史馆,修改国史呢?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此成为历史上的一桩疑案,并引发后人对此的诸多不同观点。
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修改国史,是为自己杀兄逼父篡位辩护。这种观点认为,李世民的皇位并不是合法继承而来,是其弑兄逼父的结果。这一行为并不符合封建法统和道德伦理,就在李世民自己看来,也是不能贻示子孙、垂为法诫的。所以,为掩盖这种残暴的行为,也为了确立他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决定撰修国史,下令创立了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这就使史官很难做到秉笔直书,只能按统治者的意图撰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