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护国公撩汉

两个月后。

长安。

杨庆站在绵绵春雨中,颇有些哀伤地看着前方。

被雨水打湿的神道上,一百多人抬着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材,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向大明秦王李自成的享殿……

这是早就修好的。

李自成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在前年就已经开始给自己修建坟墓了,而且也是按照一个藩王的规格修建。耗资足有百万,从南方购买了大量材料,虽然活着的时候对奢华生活并不怎么追求,但老李对自己死后还是很注重的。这座修在终南山麓的秦王陵占地近十万平方米,享殿比他的秦王府还高档,至于这口金丝楠木棺材就不用说了,光给他从湖广运过来就耗费巨资。

“你义父还没给自己也准备好这样一套吗?”

杨庆伤感地说。

“不劳护国公操心!”

李定国面无表情地说道。

“唉,都是老朋友了,眼看着老朋友们都一个个地走了,就还剩下那么几个,我好歹也还年轻些,我不替他们操心谁操心呢?”

杨庆说道。

“义父还有自己的儿子,还无需劳烦护国公!”

李定国说道。

“他们也都已经老了,孙可望还能活二十年?我看是很难了!刘文秀也罢,艾能奇也罢,冯双礼也罢,都比你大得多吧?我记得艾能奇都已经有孙子了,你们这些人也就你年龄算起来最小,但你也比我大几岁吧?更别说你们身体和我都没法比,你们就是长命百岁,也一样还得走在我的前面,你看,到最后还是得我操心!”

杨庆赤裸裸地炫耀着。

不过事实就这样。

张献忠本人就不用说了。

孙可望等人虽然和李定国一样都算张献忠义子,但他们年龄其实比张献忠差不了多少,这个义父义子更多是加强关系,和李定国这种从十岁就由张献忠养大的不一样。以艾能奇为例,儿子这时候都已经二十多早就娶妻生子,原本历史上孙可望等人退入云南后,他儿子艾承业就和沐天波的女儿成婚了。而李定国事实上也比杨庆略大一点,他这时候也已经三十出头了,杨庆事实上还没到三十,如果看面相说自己还是小鲜肉一枚都不算太过分。

“那就先谢过护国公了!”

李定国表情复杂地说。

他也明白这一点,杨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用年龄优势,直接熬死了李自成,这一点上谁也比不了这个家伙。说到底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枭雄们的确都不好对付,可凭着年龄和身体优势,熬到对手老死病死,那也一样是胜利啊!

从这一点说杨庆就是躺赢的。

但李定国也不知道张献忠会做何种选择,毕竟张献忠有儿子,虽然张献忠的儿子一样没什么本事。

可是……

谁知道呢!

这种问题谁也不敢问啊!

“不用客气,都是老朋友了,你们的后事交给我就行!”

杨庆很无耻地说。

李定国没有再搭理这个脸上贴着我年轻我嚣张的家伙,默默看着李自成的金丝楠木棺材。

“老李很会选地方啊!”

杨庆转头看着身后风光。

站在这片向阳的山坡上,正好对着眼前辽阔关中平原,对着这片李自成苦心经营七年的土地。在这里放眼望去,以他那不需要望远镜的视力可以看见,洨河在一片绿色中横向流过然后汇入北去的沣河。但交汇处北边一道横亘的百余米拦河坝将河水阻挡住,并形成一个小小的湖面,抬高的河水顺着一条人工挖掘的渠道流向东北。这条看起来细细的渠道两旁一道道更细的水渠分流,来自终南山的清澈河水,就这样流入一块块农田,灌溉着那些正在抽穗的冬小麦。

这条李自成亲自参与挖掘的渠道一直延伸到长安城,绵延近四十里灌溉三万亩良田。

这是他七年的成就之一。

除了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建成的洛惠渠,原本历史上李仪祉这个德国留学的水利专家主导建设的关中八惠剩余七惠,被李自成这个老土匪带着数以百万计的民夫,以六年的汗水甚至鲜血全部建成。

洛惠渠其实也有。

李自成重新修缮了龙首渠,虽然不可能达到洛惠渠的灌溉面积,但依然能灌溉三十多万亩。

八条渠道。

超过一百五十万亩水浇田。

当然,杨庆也给李自成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水泥,比如几个水利方面的人才,这些拦河坝本质上并不是高科技。而且很多都是古代就有过的,比如泾惠渠就是以郑国渠为基础,渭惠渠相当于成国渠。民国时候修建最快的就一年多,之所以李仪祉到死也只建成一半,主要是因为正好是在抗战期间。

但本身它们都不是真正超出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