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佛得角(13)
罗斯福话虽然不长,但意思很明显:他对陆海军高层在用人上的按部就班和束手束脚表示不满,海军还好,基本上能打的将军都委以了重任,但陆军这里问题就很多,像这次为了平衡,马歇尔第二批挑选增援南美将领就开始搞论资排辈,这让罗斯福不满,更让他不满的是陆军高层对巴顿的态度。
在罗斯福眼中,非洲战役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这么多军方将领中他唯一欣赏的就是巴顿,认为他在战役中展现了难得的血性和勇气,特别是其纠集残兵败将一路步行南下与主力汇合而不是就地等在远处向德国人投降的事深深震动了罗斯福,可惜巴顿回国时还被人当成英雄敬仰,一段时期后却负面新闻缠身:有媒体评价他简单粗暴、脾气恶劣,对新兵和中低级军官动辄怒骂,偶尔还要动手,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同僚抨击其训练极端过火——通过铁丝网火力覆盖、匍匐前进的训练巴顿经常用机枪来模拟,大部分是空包弹,偶尔也用实弹,把一帮新兵蛋子吓得够呛,更把一帮卫道士和民主斗士给震住了,但对这种抨击巴顿根本无动于衷,甚至变本加厉地弄来德军的MG42机枪进行火力模拟,当撕裂亚麻布的“嗤嗤”声响起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子。
为这种事,马歇尔不止一次地给巴顿擦屁股,搞到最后连他也有点烦,但后来更大的事捅了出来,在训练步兵部队跟随坦克冲击时,巴顿要求对面担任阻击任务的炮兵开炮覆盖训练场,虽然只是中小口径迫击炮和105mm榴弹炮,而且还是训练弹,但炮兵部队少校以担心误伤为由拒绝执行,结果挨了巴顿2马鞭。马鞭事件和疯狂训练法最终被捅了出去,舆论大哗,虽然老兵们都一边倒表示支持巴顿,但陆军上下和社会各界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迫于压力的马歇尔只得宣布对巴顿执行停职检查,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因为巴顿的资历和表现,刚准备晋升其为中将。在马歇尔的斡旋下,军法机关后续处理意见也大致确定了,给巴顿晋升中将同时安排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
晋升中将的报告罗斯福很爽快批准了,转为预备役的报告却被他毫不留情地退了回来,上面的批示让参联会高层看得大汗淋漓——“注意,这是一位中级军官不服从长官从而引起的事件,如果在战场上,抗命不遵的行为完全可以当场枪毙!”
毫无疑问,总统的屁股是坐在巴顿一边的,这种不顾民意、非民主的“政治不正确”行为在竞选期间完全会是对手发难的炮弹,但现在罗斯福已顾不上了,他要能打仗、作风硬朗的将领,在李奇微的晋升仪式上,他曾和对方有过一番问答,交流后更坚定了这样的看法:
“您的部队人人都会跳伞?”
“是的,如果一个年近50的师长都能跳伞,其他人没理由办不到。”
“如果有士兵已熟练掌握动作但就是因为害怕不肯跳怎么办?”
“简单,在他屁股上踢一脚,在空中他没那么多胡思乱想的机会。”
“您的士兵都这么勇敢?”
“当然!懦夫要么被我踢出队伍,要么等着被德国人干掉。我想,还是前一种选择对他们更有利。”
换句话说,罗斯福现在为了胜利已不择手段,如果大清洗能带来胜利,他一定毫不犹豫地大干快上,他坚信美国人民要一个能带来胜利的总统,而不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刚才这顿咆哮,无非是他借题发挥,把本来就想说的话在这样严峻的当口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喷发出来。
至于“不惜一切代价”云云,其实是胜利第一的极端表现,也是力拼对手的要求所在,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罗斯福既然是政治家,当然也是铁石心肠的人物,怎么可能顾忌区区几艘军舰、几千兵力的损失?他在做出美国投入战争的决策时就估计到会有今天的损失,对他而言,如果能拿下佛得角对各方面有所交代,这并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如果佛得角没拿下,英加航线没打通,福克兰群岛又无法进攻,部队忙忙碌碌一无所获,损害的是长远利益和国家威望。
大西洋舰队发回来两个方案:英格索尔上将认为诱敌机会已失,舰队本身又损失严重,拿下佛得角无助于改变美德力量对比和大西洋根本战略态势,因此建议撤退,他隐隐约约还担心拿下佛得角后守不守?怎么守?守不住是不是讽刺更大?第二个方案是特纳提出的,认为既然已付出这么多代价,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底,现在撤退好比股市最低点时把亏损累累的重仓股割了,损失当然不会再扩大,但减少损失乃至翻转机会也没有了。
从心底来说,金上将赞同特纳的意见,但他没想到总统比他还坚决——用上了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言语,他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那不是单单指拿下佛得角,总统肯定还要求未来一段时间牢牢守住,然后再把“不惜一切代价”推广到福克兰群岛争夺战、亚速尔争夺战上,换而言之,罗斯福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已不顾及伤亡对未来连任的不利影响而要求获得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