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围(3)
简而言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突出部必须同时存在才有意义,少任何一个,另一个断无幸免之理。倒是如果没有南北这两个突出部,只有中央战场的突出部相对而言还能维持。
“你让我想想,想想……”斯大林的脑子飞速转动着,“晚上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你的想法,停战可以谈,条件呢?”
条件这种政治问题显然不该问朱可夫,不过斯大林现在提出来具有特殊意义,意即让朱可夫隐晦地说明在军事上可守住哪些地盘。
朱可夫叹了口气,盯着地图,痛苦万分地说道:“如单纯从军事态势上分析,将部队主力从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撤出,分两个方向后退,似乎能依托乌拉尔河、里海东岸、中亚建立相对稳定的南翼连续防线;北翼莫斯科一线突出部只能放弃,退回到彼尔姆·乌法一线掩护乌拉尔地区并和德军交换控制地域。”
彼尔姆·乌法一线目前正是莫德尔堵口的地方,但面积并不大,南北不过400公里、东西不过300公里,库茨涅佐夫偷偷看了看地图,这样一来等于全苏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大部分落在敌军手里。
斯大林走到地图前仔细参详起来,越看脸色越难看,但难得地没发火:“我知道了,你先妥善布置好各项任务,至少目前的防线要予以固守。晚上你向政治局各位同志进行说明。”
还没等朱可夫表示,他又补了一句:“打电报给在叶卡捷琳堡的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同志,让他们想办法回来,今天夜里回不来,明天早晨也要回来,路上注意安全;另外再通知梅列茨科夫同志列席会议。”
库茨涅佐夫知道自己没资格参会。实际上去年冬天开始整个红军指挥权就分成三块:朱可夫去南翼指挥,控制250万左右兵力;梅列茨科夫以莫斯科方面军司令员身份实际统领北线,控制180万左右兵力;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虽然主管总参谋部,但实际主要分管中路战场,控制不到90万的兵力。
至于库茨涅佐夫自己,虽还挂着海军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成员的名头,但红海军除太平洋那里还有一点船,其余基本打光,剩余的基地官兵、无船水兵和保卫部队也在几次整顿中陆续编入海军陆战部队(实际就是陆军),基本是光杆司令一个,根本没什么权力,只能在最高统帅部里干干事务性工作,收收电报,听斯大林老爹发发牢骚,几个军事将领就他挨骂最多,当然比起铁木辛哥等人要好得多——斯大林同志连看都不想看见他们,更别说骂了。
朱可夫心情沉重地点点头。
斯大林反过来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康斯坦丁同志,要坚强起来,像钢铁巨人一样挺起胸膛去战斗!德国人打不垮我们!当年参加革命活动我被沙皇政府逮捕7次、流放6次,我从西伯利亚逃出过5次,没有一次失去对革命、对胜利的信心。打内战时,白匪帮气势汹汹,一度占领全俄四分之三的领土,最后也咬牙挺过来了。停战的事能谈就谈,不能谈大不了我带你们去西伯利亚打游击!那儿我熟!”
朱可夫哽咽道:“我相信您会带领我们取得最终胜利。”
听到南翼发生紧急变故,特别是听说德军出动前所未有的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顾不得风险,冒险搭乘一架B-25返回莫斯科。这架B-25是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援助的物资,虽然美国对苏援助不少,但4发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从没怎么援助过,只提供了双发的C-47和B-25,苏联多次希望得到B-17和B-29,但美国没有响应,只是在最近一段时期因为远东航线被封锁且日本收取保护费后,利用B-29运送过一些重要文件、资料和零配件。
美国之所以愿意提供B-25,是因为杜立特轰炸东京后有一架B-25迷航迫降在海参崴被苏方扣留,对苏联而言B-25并不神秘,甚至早就揣摩了个透彻,因此美方才输出了几百架B-25,连续损耗后剩余数量也不多。为节约燃油消耗,红军轰炸机基本已停止服役,B-25自然也予以封存,现在情况紧急,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不得不冒险在夜间无战斗机护航情况下搭乘B-25返回。
一下飞机两人就直扑统帅部,此时南线情况更清楚也更棘手:第24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被正式包围;第3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遭到豪塞尔集群追击,留守的阻击兵力根本拦不住德军长驱直入的装甲部队;叶廖缅科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夹攻克莱斯特集群的部队一时间难以撤退;古德里安所部在中午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了20余公里,第3集团军又损失了2个师又1个坦克旅,剩余总兵力不及5万……
政治局紧急会议今天破天荒是在最高统帅部举行的,为让众人更好地清楚前线动态,朱可夫特意让人用沙盘模拟了下一阶段可能的情况演变,懂军事的委员个个脸色大变,即便不太懂军事的委员也是眉头紧皱:地图上标有红色旗帜的部队被周围密密麻麻的蓝军部队隐隐约约围成了一片,无论坦克还是飞机(一个小模型代表100架)都是敌军要多得多,就连人数也是敌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