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昭和维新(15)

这说法顿时让宣仁感觉毛骨悚然: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论战功不如渊田美津雄;论水平不如源田实和一大堆同学,现在大家都是同学,哪怕彼此间有分歧看在他皇室成员的份上嘻嘻哈哈就过去了,那不是因为他威望足够,而是因为涉及争夺还不大,彼此没必要翻脸。如果到那时自己站在海军最高位,需要让一批能力、水平、功劳都强于自己的人听从安排,光靠同学关系就不够用了,搞得好只是勉强平衡,搞不好就是第二个伏见宫博恭王的下场——粉身碎骨!

所以他能认同堀悌吉的观点:皇室成员到陆海军服役不是不行,但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抽身退出,再做下去相当危险——如果皇室成员水平和能力不够,勉强坐上去要控制军队就会排斥异己,届时就会出乱子;如果皇室成员水平够,真能控制军队,甚至能达到目前堀悌吉的水平,那二重桥里的天皇位还坐得安稳么?

堀悌吉开出的药方很简单:皇室成员应该在军队服役,但做到中将后就要退役从政,利用自己身份和地位来抑制军队的胡作非为,决不能让皇室出任陆海军4个主官当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此外,皇族也不要担任内阁首相职务。这样一来,皇族成员与军队的关系,和政界关系可以维系,与天皇关系也可以维系。

堀悌吉的意思很简单:当初军部反对内阁干涉时口口声声说统帅权独立,但如果像现在这样天皇直接依靠皇族把手伸到陆海军,直接操纵军部,谈什么统帅权独立?不过是从一种依附转为另一种依附而已。

当然,在堀悌吉主张的改革中,为照顾皇室面子,这种安排不必公布成文,只当做惯例布置下去就好。

从理论上说,这肯定不利于天皇掌握军队和内阁,但反过来看,谁能保证代表天皇下去的皇室成员一定会服从天皇而控制军队和内阁呢?只不过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不能公开讲述而已,堀悌吉在论证过程中没用日本的例子,只用了明成祖朱棣的例子——名曰靖难,实则是皇室造反。

话里话外的意思宣仁原原本本都和雍仁讲了,雍仁也说了一堆他的理解——他本以为只是兄弟两人间的私下交流,没想到宣仁还把这件事又汇报给了堀悌吉,看现在小畑敏四郎问话的意思就是他已知情了,或许是代表堀悌吉再来谈一谈。

“堀枢密欲重建皇道派?”

小畑敏四郎摇摇头:“不,只有改革派,没有皇道派,更没有统制派。”

雍仁脸上一阵抽搐,对方这句话明着是否认,实际上是肯定——叫改革派也好,叫皇道派也罢,反正阵营已搭建起来了。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雍仁反问道,“我既不能表示赞同,也不能表示反对,甚至连公开意见都不能表达……你们莫不是忘了,我到现在这样子,就是拜尔等所赐。”

226兵变中,为了拉虎皮做大旗,维新部队喊出了“秩父宫是我们的首领”这句话,一度还表示要拥立雍仁,实际上他事先根本与这些部队没有合谋,顶多就是会见过一些皇道派人物而已,但就是因为这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最终让裕仁甚为忌惮,一直严格约束雍仁,差点就要上升到软禁的份上。

“殿下,当然有关系,难道高松宫殿下没有说么?”

“说什么?”

“堀君的改革有一条,要强化皇室对帝国征服版图的控制力,他觉得由您出任印度总督是极好的……”

这句话当场把雍仁震得从地上跳起来!他眼睛赤红,死死盯着小畑敏四郎,用颤抖的声音问道:“尔等欲打内战乎?”

“殿下何出此言?难道您会反对陛下?”

“不行不行,我不能这么干,干了我就是千古罪人……”

“您别着急,我话还没有说完,高松宫殿下可出任南洋总督,等三笠宫殿下年岁更长一些,出任南太平洋总督也未尝不可。”

不听这些还好,雍仁一听更慌了:“分封?这更是祸乱之源,历代分封哪个有好下场的……”

“如果不分封,这些地盘就保不住了。”小畑敏四郎叹了口气,“殿下是明白人,我也不藏着掖着说话,目前陆军藩镇态势已成,靠换人、靠换兵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谁坐在那个位置上都会考虑自身利益,军人也是人,也有心腹,也有手下,也有一摊子利益,唯独皇族总还算一家人,代天子牧守一方最为合适,陛下信不过他手下大将,难道还信不过自己手足兄弟么?”

这句话雍仁无力反驳,难道他能说皇族也有野心,也盯着东京这个帝位?那岂不是不打自招?所以只能沉默以对。

“堀枢密在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削弱皇室影响力,今后皇族中将退役,不能担任首相,可皇室成员这么多,军不能管,首相不能做,自然也要安排合适去处,去地方镇守是不错安排。”小畑敏四郎娓娓道来,“帝国版图现在这么大,如果都当成本土对待,光靠东京发号施令根本管不过来,分而治之是最恰当、最实际的选择,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倘若将其当成是殖民地一般对待,要不了几年就会因为当地心怀怨恨而分崩离析,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堀君为避免这个下场,奠定帝国万世基业,设计了一套特殊朝贡体系,诸皇族分封之地就是特殊朝贡的体现,只有皇族坐镇当地,才能震服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