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太行东西(一)(第2/2页)
提到放牧,这些人也没人回答。他们若是肯当牧民,早就选择跟着忽必烈跑路。选择跟着郝仁万户,是因为这些人坚持耕种的传统。
“在这里……”郝仁仔细抽出一张泛黄的大宋报纸,手指点在罗斯大平原上,“在这里有广袤的土地,也没有什么人口。我们抵达这里,就可以开始耕耘。虽然这里很冷,却也可以一年收获一季。我许给你们一人二十亩地,随便你们耕种。但是你们也要跟着我到那里,只有在西方,我们才可以在那片土地上建立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蒙古朝廷从来不向这些汉族地主许诺什么好日子。与会的这帮人在大宋看来都属于汉奸行列,不管是宣传或者实践,大宋对汉奸们从不宽容。即便之前也有汉奸家族的人通过投奔大宋转而成为宋人,然而那样的机会之门也已经关闭。
在好一阵沉默之后,大地主魏京望开口问道:“却不知郝仁王爷觉得那是什么样的好日子。”
“到了西边,我会重建科举,以科举取士。”郝仁爽快地答道。一直以来,郝仁都在考虑汉化到底是什么,如果汉化有用的话,为何蒙古会被打的这么惨。如果汉化没用的话,为何大宋突然就蓬勃复兴。直到看了大宋报纸上反复讲述的‘汉唐第一帝国’以及‘封建制度解析’之后,郝仁万户才恍然大悟。
原来蒙古还是处于汉人看来极为落后的除非封建制。大宋赵官家这样代表华夏的人眼中的汉化,就是常任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土地国有制度的体系。
在赵官家的描述中,唐代拥有的均田制就是土地国有制的最后努力,随着土地私有制完全压倒了土地国有制,大唐朝廷从生产者变成了包税制的发包人,大唐就这么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有了清晰的思路,郝仁万户讲述的简单明快。这些描述虽然有一部分来自于赵嘉仁,更大一部分则是来自荀子。自从懂了赵嘉仁之后,郝仁发现他终于也懂了荀子。如果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的结果只是从一个蒙古到了另外一个蒙古,未来艰苦的征途就变得毫无价值。便是放弃尊严,跪在赵官家面前恳请饶恕,也比生活在野蛮中更有价值。
太行山以西的人们在讨论未来,在太行山以东的张弘范元帅正在为活到明天而奋力搏杀。如果不能打退眼前的敌人,他就没办法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张弘范元帅运气不好,因为部下是河北本地人,他们并不愿意离开故土。因为将领是张家人,他们也不想离开故乡。所以元帅既没有能够跟上北归的伯颜大帅,也没有能够与杀回来的郝仁万户汇合后西进。
几个月过去,原本还有两万多人的张弘范军只剩下一千人马。张弘范看着对面千余人的敌人,正在向张弘范军挑战的正是李璮孽种李芳芳。见识过李芳芳这个女流之辈的武功,张弘范军此时无一人敢出来应战。
张世杰并没有参加对自己族兄弟的最后剿灭,当他确定张弘范败局已定之后就转而参加了对河北其他势力的扫荡。此时他的儿子张钧正在苦苦哀求,“爹爹,你就放过伯父一马吧。”
“我……已经下令,只要张家肯投降的,在我们攻破张家庄的时候在门上贴一张写了降字的纸,红巾军定然不会伤害他们。这个张家庄的人都知道了么?”张世杰问起了别的问题。
“伯父已经将这个告知了张家上下。他可没有藏着不说。”张钧答道,“爹,我知道你和伯父之间有很大的误会。他当年南下可不是为了和爹过不去,蒙古大汗有令,他岂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