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南京,总统府。

自从10月30日从北平督战无功而返,蒋介石一连数天闷闷不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东北战场的兵败场景。侍从室的人个个屏声静气,噤若寒蝉,只有夫人宋美龄在一旁不停劝慰:“达令,既然东北守不住了,就不要去想它了,还是以身体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要打起精神来好好计划下一步,守住关内。现在中共气焰正盛,四处出击,毛泽东的野心显然不小,你可要早做筹划,御敌于江北。”

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蒋介石手捧水杯,沉默不语,近几年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抗战结束后,日本人被赶走了,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国民政府希望中共能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再与政府作对,但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虽经四十三天谈判,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远远没有达到他本人和政府最初的设想。更令人不安的是,国内不少党派和青年学生受中共蛊惑,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喊出什么“反对独裁,和平建国”的口号,闹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宪兵、警察和军统虽全力进行弹压,但没有想到,结果是事与愿违,国内形势更是江河日下。1946年6月,中央政府下定决心,计划剿灭中共在中原一带的军事力量。但哪里想到,忙活了一年,竟还是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强渡黄河并挺进大别山。从此之后,形势发生逆转,东北丢失、豫东丢失,济南也丢失了,到现在才两年多的时间,非但没有把共产党赶尽杀绝,他们反而日益壮大,步步进逼,搞得政府焦头烂额,筋疲力尽。蒋介石此时甚至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坐了几十年的江山岌岌可危了。

蒋介石喝了一口水,闭上眼睛,仍停止不下纷乱的思绪。

宋美龄深知当下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但奈何“流水落花春去也”,国府的颓势似乎无力挽回了。她走上前去,挽起蒋介石的胳膊说:“达令,先不要想这些烦心事,陪我出去走走吧!”

蒋介石努力装出一副轻松的表情,拿起靠在沙发边的手杖站起来。

“好的,我们散散步吧!”

面对国民党当前节节败退的局面,蒋介石早就心知深层的原因,无非是党内高层人心不齐,独吃自屙,争权夺利,派系之间盘根错节。为了挽回颓势,加之美国当局施压,他在国民党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早在5月份,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由何应钦取代白崇禧就任国防部长,让顾祝同接替陈诚做了参谋总长,特别安排卫立煌坐镇东北,刘峙接管徐州“剿总”。同时,蒋介石起用了一批老牌将领,逐渐把陈诚的“土木”系边缘化。经过这次大换血,蒋介石原以为能迅速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可事与愿违,丝毫没有出现事先预想的效果。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一败涂地,国军为此损失了四十七万人。刘峙主持的徐州“剿总”也是乱麻一团,毫无章法,能否守住徐州还尚未可知。这些“成绩”不但令何应钦恼羞成怒,惴惴不安,蒋介石自己也暴跳如雷,两次将收听战局播报的收音机摔得粉碎,至今提起来还在骂娘。

11月的总统府内秋意阑珊,蒋介石握着手杖和宋美龄沿着小径缓缓而行,脑海里仍然摆脱不掉最近一段时间纷乱的战况。

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显示,共军正在积极谋划所谓的淮海战役,旨在夺取贯通东西、衔接南北的徐蚌地区,进而跨过淮河屏障,直逼首都南京。如果中共的阴谋得逞,国民政府必将倾覆,几十年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也将毁于一旦。从任何角度来考虑,徐州都不能丢,丢掉徐州就意味着丢掉一切!但摆在面前的一个万分棘手的问题是,国防部现在上上下下都认为徐州“剿总”刘峙难当大任,由这样的人坐镇指挥,徐州能保得住吗?

“不让刘峙担当此任,又有什么办法呢?”想到这里,蒋介石长叹一声,不禁回忆起之前任命徐州“剿总”司令的艰难过程。

在全国各个战区,蒋介石最看重的是徐州。当时,在中原区域分设了两个剿总,汉口的华中“剿总”下辖三十五万人马,镇守腹地要津,而徐州“剿总”则以六十万大军背江北向,拱卫首都。从目前形势看,坚守徐州显然是第一要务,所以徐州“剿总”司令这一要职就显得十分关键。在人选未确定之前,国防部内猜测了很长时间,彼时国军可谓将星云集,杜聿明、王耀武、胡琏、黄维、邱清泉等都是抗战期间功勋卓著的将领,论军事指挥才能个个出类拔萃,委员长会让谁当这个徐州“剿总”司令呢?

委员长和国防部想的不一样。蒋介石认为国防部提议的候选人资历浅,他自己还是喜欢老人,老人压得住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