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诡异村庄

邓禹和盖延的到来,让刘秀的队伍又壮大了一些。

当天,他们离开怀城,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过修武,再过朝歌,一路上倒也太平,所过之地,皆有受到当地官府的欢迎和款待。

等过了朝歌,就出了司隶地界,正式进入了冀州的魏郡。

刘秀在冀州有两个重要的目的地,一个是邯郸,一个是真定。邯郸是赵国郡的首府,赵国郡最具实权的人,无疑就是赵繆王刘元。

刘元与刘秀同为刘氏宗亲,如果刘秀能得到刘元的支持,那将大大有助于他在河北地区的东山再起。

至于真定,是真定国的首府,而且真定国拥有兵马十万之众,而在真定国里,最有实权的人,自然是真定王刘杨。

倘若能得到刘杨的支持,对于刘秀而言,助力将会更大。

当然了,如果他能同时得到赵繆王刘元和真定王刘杨,乃至广阳王刘嘉的同时支持,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里要顺带提一句,赵繆王刘元,和刘秀已经过世的二姐刘元,恰巧重名了。

而广阳王刘嘉,与在南阳跟着刘縯起事的刘嘉也重名了。河北三王,其中实力比较弱的就是广阳王刘嘉。

当年王莽篡位,打压全天下的刘氏宗亲,南阳、汝南等地的刘氏宗亲遭了秧,河北这里的刘氏宗亲自然也未能幸免。

只不过当时赵繆王和真定王就已经拥兵自重,实力雄厚,于河北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二人鸟都不鸟王莽,王莽也确实不敢轻易对赵繆王和真定王动手。

只有实力最弱的广阳王,迫于王莽的压力,不仅由王公被降为侯爵,还改了姓氏,由刘姓变成了王姓。

广阳王刘嘉因此没少受人耻笑,有段时间,刘嘉连同他的家人,连门都不好意思出。

后来新莽朝廷逐渐衰落,各地起义军四起,尤其是河北这里,简直成了揭竿而起的重灾区,什么赤眉军、铜马军、青犊军、尤来军、大彤军、五校军等等,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如同雨后竹笋一般,人数迅速达到了数百万之众。

也恰恰在这个时候,原本已被王莽削去爵位,又改了姓氏的刘嘉,在其子刘接的建议之下,壮着胆子,悄悄恢复了刘姓。

然后过了段时间,见王莽没找他算账,他又自己恢复了广阳王的封号。

当时的王莽,已经被赤眉军以及各地的起义军闹得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河北这里的刘嘉?

恢复了刘姓和王公封号的刘嘉,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实权,他的性情太软弱,也难以服众,广阳王这里的实权,基本都在刘嘉的儿子刘接手里。

刘接比刘嘉强得多,倒不是能力有多强,但是胆子大,敢拼又敢干,属于能豁出性命的那种人。

在乱世,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像刘接这种敢于玩命的人,很能吃得开,广阳王手里有兵马,基本就是靠着刘接组建起来的。

且说刘秀一行人,进入冀州之后,明显感受到与司隶地区的不同。

路过的地方,要么是荒山野岭,要么是大片被废弃的耕地,一路上,他们走了数十里地,愣是没看到一个人影子。

确切的说,是他们没见到一个活人,倒是在路边,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人的骸骨。

朱祐看着路边长满了杂草的耕地,忍不住连连叹息,说道:“这么多的庄稼都被荒废了,着实是可惜啊!”

王霸看着也心疼,苦笑道:“百姓们都揭竿而起造反去了,谁还留在家里种地?”

没人种地,就没有粮吃,没有粮吃,人就得饿肚子,什么都不可怕,只有饥饿最可怕。

人们一旦饿了肚子,就只能去抢。可是等到大家都去造反,都没粮吃的时候,又去抢谁的?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通过沿途所见的这些荒废的庄稼,河北地区百姓们的生活有多艰难,也就不难想象了。

刘秀幽幽说道:“河北良田甚多,以前天灾不断,闹饥荒还有情可原,而现在已无天灾,可河北依旧饿殍遍野,这只因人祸所至。”

整个天下有多少人口,整个河北又有多少人口,可是河北这里大大小小的起义军竟多达数百万之众,人们全都去造反了,谁还安心在家种地?

这种情况之下,不闹饥荒才怪呢!

邓禹叹息一声,无奈地说道:“这非我等所能改变。”

“也不尽然。”刘秀意味深长地说道:“倘若有人能把河北各方的势力都统一起来,形成个整体,河北的困境便可迎刃而解。”

邓禹眼睛顿是一亮,拱手笑道:“主公明见!”

他们正往前走着,前方出现一座村庄。朱祐伸长脖子,举目望了望,笑道:“主公,前面有个村子,这回他们可有地方休息了!”

他们是早上离开朝歌,进入的冀州,现在已是傍晚,一路走来,这还是他们所见到的第一座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