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多尔衮的心结

吴三桂败走河南,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大怒,一怒之下竟然气血攻心口吐鲜血,晕厥了过去。

众人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把摄政王救醒。

可是多尔衮虽然醒了,但精神却是一蹶不振。

吴三桂攻打湖广之前可是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得胜归来。

结果呢?

荆门惨败,郧阳惨败,端是把大清铁骑的脸都丢光了。

吴三桂还厚颜无耻的说这两场仗是小溃,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就是他看重的股肱之臣?

狗奴才!

多尔衮大口喘着粗气,仿佛不如此就不能呼吸似的。

如果只是单单几场败仗还不足以令多尔衮如此生气。关键是清军已经是一败再败。

长期吃败仗损伤的不仅是硬实力还有信心。

清军最引以为傲的不就是对南人近乎碾压的战绩吗?

可是不知不觉间,从去年起这个战绩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只看近两年双方交手记录,清军甚至处于劣势。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皇太极主政期间,清军对上明军不说十拿九稳,但十场仗中打赢七八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如今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清军却在对阵曾经手下败将时一输再输,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统治者的问题。

傀儡小皇帝顺治年岁尚幼当然不会担责任。那么责任自然得由多尔衮这个高个子顶着。

话又说回来了,多尔衮本身的对外策略就有一定问题。这种全面出击扩张的策略若是顺风还好,一旦逆风就会失控。

多尔衮十分担心自己的威信因此受到影响。

毕竟朝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豪格。

这两年豪格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暗地里却没少搞小动作。

据多尔衮的线人来报,豪格一直在暗中拉拢亲王贝勒。其中便以代善居首。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他无法对德高望重的代善下手。

至于其他亲王、贝勒、贝子也或多或少和豪格有瓜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很有危急感的。一旦豪格借机发难他该如何应对?

满洲勇士只崇拜强者,弱者是不会获得怜悯和同情的。

当初皇太极登位,乃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模式。

皇太极倍感掣肘,便想着逐渐弱化四大贝勒的作用。

但要做到这点必须有足够的威望。

于是乎皇太极提出了抢西边的策略。

所谓抢西边就是到大明劫掠。

银子不够花?去抢啊。

粮食不够吃?去抢啊。

女人不够睡?去抢啊。

奴才不够用?去抢啊。

满洲人抢西边是举族式的。除了老人、女人,所有丁壮全部以牛录的方式集结,然后浩浩荡荡的杀往边关。

长城总会有破损的地段,从那里破口侵入便可随意抢掠,日子过得简直如同神仙一般。

八旗勇士每抢一次西边,他们就赚的盆满钵满,皇太极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知不觉间皇太极的威望已经高于代善等人一头,是以能够从容不迫的改革牛录制度,完成集权。

可以说皇太极的地位是随着一次次的获胜而提高的。

而现在多尔衮恰恰相反。

他现在不但不能更进一步,窥视大宝,就连保住摄政王之位都变得有些困难。

豪格那个狗东西,一定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多尔衮现在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避过此劫。

“来人呐,去叫范文程来见我。”

多尔衮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范文程的主意多。这种时候还是得用汉人啊。

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

约摸一盏茶的工夫,范文程匆匆赶来。

他来到多尔衮的床榻前跪倒在地纳头便拜。

“奴才范文程给摄政王请安。”

“范先生快快起来吧。”

多尔衮虚弱无力的抬了抬右手,惨然笑道:“吴三桂打了败仗,如今正在河南休整。本王寻思着朝中会有人借机闹事,特请范先生来商议对策。”

范文程如何不知多尔衮指的人是谁。

这清廷之中皆知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矛盾。

二人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势如水火。

虽然最终双方妥协拥护顺治登位,表面上关系缓和。但暗地里双方却把对方当做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多尔衮提防豪格,豪格又何尝不是在提防多尔衮呢?

其实对范文程来说谁坐那把椅子并不重要,只要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就行。

问题的关键是多尔衮不这么看。

豪格一日不除多尔衮一日就不能安心。大清内部就永远处于内耗之中。

被幽禁的这段时间,范文程也把问题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