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第23/25页)

阎锡山的电务组给力,蒋介石的无线电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阎、冯的无线电消息均被其截获。于是蒋介石也致电孙殿英:你既请张钫前去做客,就不应卖友,希望即日将张放回。

阎、冯不是都出了价吗?蒋介石干脆把他们两方的赏格加一块,一口价,五十万!

钱谁不喜欢,何况是曾经的盗墓贼孙殿英,问题是这钱并不好拿,烫手哇,而且拿哪家的都是。孙殿英左右为难,对张钫开玩笑说:“你老就在这里多住几天吧。现在票价越来越高,你放心,我不会卖你,我将来还可以多多分润哩!”

除了蒋、阎、冯,鹿钟麟也跑来凑热闹。他给孙殿英发来电报:“闻张伯英(张钫)到兄处,张是兄之老长官,又是侠义之士,兄千万不能献长官以邀功,但也不可将他放走。彼去则无异添了十万敌人。”

鹿钟麟让孙殿英不要把张钫交给蒋、阎、冯中的任何一方,只是扣住不放,并要孙殿英转告张钫:“如果我们战胜,我们两人赠送你二十万元,送你出洋游历。蒋介石如战胜,你自有事做。你实立于不败之地,请静以俟之。”

孙殿英拿着鹿钟麟的电报给张钫看。张钫自然一心想的都是如何脱身,他对孙殿英说:“你们大家为我计划得很好,但是这种办法于你是不是有利,你也应该考虑一下。”

不管张钫怎么说,孙殿英仍然觉得鹿钟麟的办法不错,到底还是不肯放他离开。

犯上这件事

孙殿英虽处于中央军的后方,但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对中央军已构不成威胁。蒋介石不但不攻孙殿英,对石友三等部也没有用什么兵力去打,而仅仅是采取监视态度。他所需要操心的还是如何从正面攻下兰封,毕竟不能老这么对垒着呀。

在对兰封的地理特点和晋军主阵地的位置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蒋介石集中刘峙师、顾祝同师、陈继承师、陈诚师、蒋鼎文师等雄厚兵力,向陇海正面的晋军防线展开了潮水般的进攻。

这时阎锡山也把预备使用在津浦线的一个军调来增援,并且宣布谁肯打仗就优先给谁补充,从而使得敢打仗的部队在建制上始终能保持充实完整。

按照中央军的编制,一个师就相当于晋军一个军,所以中央军在兵员数量上仍占有优势,但即便这样,仍难以撼动对方阵地。

晋军在北伐前就有善守之名。他们的防御阵地布置严密,凡有利的地形都用上了,所编织的步兵火力网可以直射、斜射、侧射,从多个方向对敌军进行阻击。

除了阵地设计巧妙外,晋军步兵的防守还依赖于手榴弹。这些手榴弹系山西兵工厂为防御战和山地战而特制,俗称“地瓜”,其个头比一般手榴弹要大,爆炸时范围又细又宽,而且很少会瞎火,有人戏称它是“又干又脆,一炸粉碎”。

晋军平时就很注重手榴弹的投掷训练,官兵投弹技术普遍较好,这使得晋军手榴弹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机步枪。

山西兵工厂不仅制造大量“地瓜”,还能够独立生产山炮、迫击炮和炮弹。作战时,晋军炮兵分散配置,集中射击,对步兵火力起到了很大的协同作用。

见正面攻坚不利,蒋介石下令陈诚由陇海路南侧挺进,沿晋军右翼进行迂回。

侧翼迂回的战术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晋军的优势,转而发挥出中央军的长处。中央军的步兵武器相对优良,尤其是轻重机枪较多,轻机枪平均每连达到九挺。当时的轻机枪是新式武器,晋军、西北军都缺乏轻机枪,好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轻机枪是什么模样。在步兵第一线,只要听到轻机枪的声音,基本就可以判定该方向作战的部队为中央军。重机枪方面,中央军可装备至营以上,平均每个步兵营有六挺,而且弹药充足。同时,经过规范化训练的中央军部队,一般来说射击技术都很不错。

所有这些长处在陈诚师身上表现明显。陈诚师出击后进展很快,使得晋军侧后受到极大威胁。

发现情况紧急,冯玉祥不得不在后续西北军主力尚未赶到的情况下,让控制在郑州,原本只作为机动预备队使用的孙良诚部提早投入战斗,同时派吉鸿昌协同孙良诚,在杞县对陈诚展开侧击。

在冯玉祥返回潼关之前,吉鸿昌本已下狱。原因是他不但不听从鹿钟麟的命令,还自称“开发西北总指挥”,并印成名片到处散发。每遇到一个西北军将领,吉鸿昌都要先递名片,然后阐述一番“开发西北,安定民生”“反对内战,枪口决不向内”之类的言论。

这类言论若由张钫等谋士向冯玉祥进谏,尚属职责范围,然而出于吉鸿昌之口,又是在冯玉祥尚未回归的情况之下,便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是对团体的背叛和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