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尼韦勒的进攻(第4/8页)
进攻终于停止了,法军的伤亡人数达到27万,其中包括10万人阵亡。德军的伤亡总数是16.3万人。双方都难以负担如此大的伤亡。这次进攻毁了尼韦勒,主要原因不是他的失败,而是他承诺太多做不到的事。4月28日,潘勒维提拔贝当为法军总参谋长,要求尼韦勒辞去法军总司令一职。尼韦勒又有惊人之举,他拒绝辞职。相反,他继续大肆谴责别人。后来,贝当被任命为法军总司令后,他仍然拒绝辞职,他以自我羞辱之举结束自己的一切。此时,贝当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危机——法国士兵的兵变四处蔓延,法国似乎无法继续打仗。
战局此时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交战国不仅处于困境中,而且面临崩溃的危险。奥斯曼帝国正在分崩离析。虽然土耳其士兵艰苦奋战,但长期缺少必需品和后援,终于在1916年让俄国人把高加索抢走了。1917年3月,英军在埃及之外展开进攻,夺取美索不达米亚的首都巴格达,这座城市是奥斯曼帝国最珍贵的财宝之一。土耳其人继续参战的唯一理由是:如果德国战败,奥斯曼帝国肯定随之灭亡。
俄国临时政府也面临严重问题。尽管英国和法国在财政和物资上慷慨支持俄国,但是俄国越来越难以保证其军队的完整,越来越难以控制国内的局势。4月11日,全俄苏维埃大会投票支持继续参加大战,但是,呼吁停止战争,要求交战双方进行不涉及领土吞并和战争赔偿的谈判。4月15日,数万俄国士兵从战壕中冒出来,与昔日的敌人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举行了一场毫无准备、具有反战色彩的复活节庆祝活动。第二天,列宁从他长期流放地瑞士回到彼得格勒,这是鲁登道夫的计谋,他为了煽动俄国陷入内乱之中,亲自批准让列宁坐火车从瑞士出发,沿途经过法兰克福、柏林、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抵达彼得格勒后,这位布尔什维克领袖考虑到公众的反战情绪,开始操纵他的跟随者采取反战姿态。俄国人曾经承诺在5月1日发动进攻,为了支持尼韦勒的进攻,已经集结了大量军队。然而,俄军的进攻无法展开,士兵们变得难以控制,铁路也没有足够的煤驱动火车。5月2日,克伦斯基成为临时政府首脑。他试图解决军队的问题,但是无论他做什么情况都向坏的方向发展。他颁布命令,解除43岁以上男人的兵役,本来就接近瘫痪的俄国铁路系统又涌入大量的急于回家的中年退伍老兵。他废除逃兵的死刑,马上就有100万士兵把枪丢在地上。许多人回家的动机是为了当大土地贵族分配土地时能获得一块土地,还有许多人就是厌恶了战争。
奥匈帝国已经极度虚弱,几乎就是一个空壳,愤怒的柏林政府几乎不想再帮助这个帝国维持下去。新皇帝卡尔一世还不到30岁,为人虔诚、诚恳,是一个有教养的理想主义者,在继承家族的皇位前,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政治方面的培训,也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经验。他真心地希望能保持帝国的完整,希望能把他的人民从未来的屠杀中解救出来。3月,他着手做一件自大战开始以来最唐·吉诃德式的计划。他的妻子有两个弟弟,西斯特王子和赛维尔王子,他俩早前在比利时军队里充当担架手。卡尔一世任命这兄弟俩为自己的特使去跟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他的用意很好,却非常幼稚,他竟幼稚到忘记告诉德国他的想法。德国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德国认为卡尔犯了严重的罪过,他的行动无异于为了救自己而切断连接着德国的缆绳让德国独自漂流(卡尔似乎没有计划这样做)。后来,巴黎的报纸披露了他计划中的细节(卡尔承诺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分给法国,德国对此感到惊骇),卡尔变得惊慌失措,谴责报道是恶意编造。法国人此时认为他不仅是一个笨蛋而且是一个骗子。
卡尔一世的努力注定失败。开始的时候,他的建议引发了一些兴趣,伦敦的兴趣较浓,但是,谈判后来发现不分拆奥匈帝国就谈判不出和平。俄国、意大利、罗马尼亚都曾获得承诺可以瓜分一块卡尔的遗产。英国和法国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去履行过去做出的承诺。卡尔的主动出击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无能政体临终前最后的叹息而已。
如果把德国看作一座比土耳其帝国、俄国、奥匈帝国更坚固的宝塔,那么这座宝塔的基础开始出现严重的裂缝。德国处于饥饿之中,每个人面粉定量在4月中继续下调,成百上千的工厂工人开始罢工。随着物价继续上扬,数万矿山工人、钢铁工人和军需品生产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工资,要求改善伙食。在这些动乱之后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无休止战争的厌倦和人们对悲惨战争的痛恨。德国的政党是公民意见的气压计,虽然他们在制定政策中没有发言权,但他们开始争论如何结束战争和如何利用战争的经验进行体制改革。3月,德国议会建立了一个特殊委员会,研究德国宪法改革问题。4月,德国社会主义分子响应俄国同志的号召,要求实现没有吞并和赔偿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