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定国党的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流寇肆虐的陕西地界,逐步被我军收复,但随之而来却陷入另一种境界。”赵宗武看着眼前的地域图,神情严峻的说道:“尽管说有从辽东抽调过来的官吏,亦有救赎营的罪官在这顶着。

可陕西这地界,却是一个极度讲究乡情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贫瘠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显得尤为的严重。

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军在陕西这地界的工作开展,就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建斗,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是如何看待的?”

虽然说赵宗武带领着大军,收复了陕西东部的多部疆域,可是在这中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看似这流寇消灭掉了地方上的士绅群体,可对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并不是依靠着杀戮就能够泯灭掉的。

赵宗武他如果说想彻底掌握关中之地,那么从已经收复的陕西地区,就要着力于根治这些基础东西。

简单些说就是要在陕西地方掺沙子,通过多方位的聚拢人才,简拔那些具有一定身份色彩,同时能够听从命令的地方官吏,进而达到将自己的权威,逐步渗透到基层的目的。

卢象升点点头道:“回国公爷,近段时间下官也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说我军从辽东抽调了大批基层官吏,但是在很多时候,地方上的政务,是需要本地人协助管理政务的。

有道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一点在陕西就显得极为明显。

虽说在榆林府,我军通过整饬地方,举办诉苦大会,使得榆林府上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但是伴随着被流寇肆虐的地域,被我军不断收复,加之大批流民重新归拢到我军麾下,这也就使得问题、矛盾开始大规模爆发。

尽管说在这中间,有很多都是鸡皮蒜毛的小事,但如果说我军不能解决这些小矛盾,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迸发出新的祸端!”

赵宗武微微一笑道:“建斗这份分析很独到,一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懂得分类,善于分析。

这陕西的问题,终究与辽东是不相同的。

辽东说到底,是在建奴手中被肆虐了很长时间,这使得辽东本土的士绅、豪强势力被铲除的差不多了,而居住在辽东地界的百姓,这身上的傲骨,也多半被剔除的差不多了。

而当时的辽东又必须要尽快发展起来,这也使得辽东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从各地迁移过来的流民。

本身聚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使得他们的胆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这也就给我军带来了坚实的基础。”

赵宗武对辽东、陕西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很多时候,辽东的那种发展模式,其实是不可复制的存在,在这中间有着很多不可控因素主导,如果说那时候的机遇,短一些或者长一些,这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

作为穿越众,赵宗武本身就拥有很强的气运,再加上他的先知先觉,促使了这一气运变得更强。

这也就使得辽东地区,能够在赵宗武的手中,在短短七年的时间,就能够得到这般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公爷您讲的没错。”卢象升神情淡然的说道:“现阶段我军想要彻底改变陕西面貌,那就必须从此刻开始,有意识的筛选一批合格的本土基层官吏,让他们在基层开始锻炼,并且有意识的在此次扩军中吸纳陕西籍兵卒。

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起到稳定陕西地方的作用。

在一个国公爷您既然在京城时,就已经明确了定国党这一体系,那么借助这次征讨流寇,您就可以将定国党真正发展起来。”

其实对卢象升来说,他一直都在思考,思考如何能让陕西更快的发展起来,因为在辽东摔打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也使得当初在他内心深处的不成熟思想,都被残酷的现实一步步给掐死了。

要知道在辽东的七年时间,赵宗武真正跟孙传庭、陈奇瑜、卢象升他们,拥有近乎和平的相处模式,那也是在后期的一两年时间,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那都是相互比斗的一种模式。

当然主导这一切的是赵宗武。

这也使得孙传庭、卢象升他们,虽说心中存在着效忠大明这个痕迹,但是在具体的地方发展时,他们心中会潜移默化的向着辽东模式去思考。

因此这也难免卢象升他会考虑,通过定国党这一固定的体系,开始在地方培植势力,确保己方做下的种种努力,最后不会化作烟云……

在官场上待得时间也久,那必然会出现种种站位,不可能说,你一个人,在官场上不站位,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在辽东看了这么多,在陕西见了这么多,再结合自己年轻时见过的那些,这很自然的就会让卢象升,将主动权放到赵宗武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