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海底森林
44 侦查球
北岛海洋实验室对这件事的态度漠不关心。
“卡里普索号要一周才能修好,”实验室主任推辞道,“潜水器也是碰运气才找回来的,萨拉萨星上就这么一台了,我们不想再拿去冒险。”
科学官瓦莱暗自心说:你们这毛病我以前也见过——即便是到了地球的最后时刻,也还是会有几个实验室的主任觉得自己的设备太精贵,不能拿出来受实际应用的玷污。
“只要小克拉肯山——或者大克拉肯山——不再闹事,我看就没什么风险。地质学家不都说了么?它们至少还会休眠五十年。”
“这个我可有点不赞同。不过话说回来,你为什么觉得这事这么重要呢?”
瓦莱暗暗叹息:真是鼠目寸光!身为海洋物理学家,也该对海洋生物有点兴趣嘛——不过也可能是我看走眼了,这家伙或许是在试探我呢……
“部分原因是罗伦森博士的遇难——幸好又救回来了——但还有别的原因:我们觉得那些蝎子很奇妙,想研究一下它们的智能。无论研究出什么结果,都可能在以后派上大用场——对你们的用处更大,因为它们就在你们的家门口。”
“我明白了。可能是运气好吧,我们有我们的生态位,它们有它们的。”
可你们的生态位能占据多久呢?瓦莱心想,如果摩西・卡尔多是对的……
“跟我说说侦查球是干什么的吧,这名字可真有意思……”
“它是两千年前发明的,最早的应用是在安全和谍报方面,后来又有了许多新用途。有些侦探球很小,比针头大不了多少,我们的这台和一个足球差不多大。”
说着,瓦莱在主任的办公桌上摊开了图纸。
“这一台是专门在水下使用的,没想到你们居然不熟悉,这东西在2045年就有了。我们在技术数据库里找到了完整的规格数据,输入到了复制机里,第一台产品不能工作,到现在原因不明,但第二台就顺利通过了测试。
“这个部分是发声装置,频率10兆赫,所以分辨率能到毫米级;效果当然赶不上视屏,但已经够用了。
“这里是信号处理装置,具有很高的智能。侦查球一旦启动,就会用信号脉冲绘出20到30米范围内所有物体的声波全息图,然后通过200千赫的窄频带将信息发送到海面的浮标,再由浮标将信息传回基地。绘出第一幅图像的时间是10秒,然后侦查球就会发出下一个脉冲。
“如果图像没有变化,侦查球就发出空帧信号;但是如果周围有了动静,它就会传回新的信息,让我们更新图像。
“就是说,我们每隔10秒就得到一幅快照,一般情况下这个频率就够用了,当然了,如果事件进展过快,图像就会模糊。但要求不能太高了,监视嘛,本来就不容易。这台机器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就算周围漆黑也没关系,而且造价也不高。”
主任明显来了兴趣,他正竭力不让自己喜形于色。
“真是个聪明的小玩意儿,我们的研究可能用得上。能给我们图纸吗——最好再来几台样机?”
“图纸肯定会传到你们的复制机里,你们想造多少台都可以。至于样机嘛——我们想把最初的几台投放到蝎子城里去。
“然后拭目以待。”
45 诱饵
图像的颗粒很粗,尽管给可见光之外的波段着了色,有些细节还是看不清楚。这是一张展平的360度海床全景,左侧是一片海草,中间是几块突出的岩石,再往右仍是一片海草。整个画面乍一看像一幅静止相片,唯有左下角变动的数字提示着时间的流逝。有时图像会蓦地变化,这说明有什么动静改变了传回的信息模式。
“大家都看到了,”新地球村的报告厅里,瓦莱对受邀前来的听众说,“我们刚投放时,这一带还没有蝎子,但它们可能是听到了,或者是感受到了,呃,我们的包裹着陆的声音。这是1分20秒处的图像——”
屏幕上,图像以10秒的间隔剧烈变化着,每一帧图像里的蝎子数目都在增多。
“我来暂停这一幅,”瓦莱说,“各位可以仔细看看。看到右边那只蝎子了吗?看它左边的钳子,至少戴了五枚金属环!它好像是个掌权的,因为在下面的几帧里,别的蝎子都在朝它移动——看,它在检查这件从它们的空中掉下来的神秘垃圾。这幅拍得特别好,看到它的钳子和嘴上的触须是怎么配合的吗?前者控制力度,后者控制精度——它开始扯缆线,但我们的这件小礼物太沉了,拖不动。再看它的姿势,我敢肯定它是在下达命令,可我们没有侦测到任何信号,可能它用的是次声波——这边又来了个大家伙——”
这时画面突然抖动,然后剧烈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