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苍翠的松柏掩映着洁白的楼群,低调却又不失庄重,门口荷枪的警卫表明,这并非一所普通的研究所,至少不像看上去那么普通。

陈默尽量自然地光顾着四周,那个警卫已经不只一次地朝他打量,不,他已经走下了岗哨,朝自己走来。他心里一紧,有点手足无措。

莫可非恰到好处地出现了,娇喘吁吁。

“不好意思……小李,他是……我的客人,已经打过招呼了。”

警卫干净爽利地敬了个礼,没有二话。

进了楼,陈默发现这里比外部看上去还要森严,无处不在的闭路电视,以及每道门上的多重密码锁,都让他疑窦丛生。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阴森森的是吧。”莫可非替陈默说了出来。“最近还老有人说,晚上经常有小孩的哭闹声,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搞得人心惶惶。”

陈默只是点点头,默不作声。

上到六楼,进了办公室,倒还平常,干净素雅得象间诊所,莫可非也是一身白色装扮。

“你要我见的人呢?”

“实在抱歉,他还在市里开会,估计要一会儿才能赶过来。你先随便看看。”

陈默拿起桌上摆着的几本杂志,翻了翻,都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视错觉图书,比如表面上相差甚大实际上却等长的线段、正看是少女倒看是老妇、艾舍尔的不可思议的画等等诸如此类,现在这类书比较流行。

“你还没告诉我为什么你会是这里的研究员呢。”

“噢,还记着呢。我大学里学的其实是认知心理学,跟脑科学有点交叉,回来之后,碰巧有个机会在这里当个见习,也正好圆了我继续深造的心愿。反正当个小报记者也挺空闲的,不就见风是雨、使劲忽悠嘛。”

“哦?你们研究的是这些玩意儿吗?”陈默挥挥手里的杂志。

莫可非含笑不答,打开一页递给陈默。

“你看见了什么?”

三个黑色圆形,每个圆都缺了一块60度的扇型,三块缺口相对着,在白纸上围出一个并不相接的“品”字型结构。

“三个大饼……各被咬了一口……”陈默挠挠头。

“还有呢。”

“……好像,中间还有个比较亮的白色三角……”

“很好。”莫可非像是在鼓励一个小孩。“这是著名的卡尼莎(Kanizsa)三角[因意大利心理学家盖塔诺·卡尼莎(GaetanoKanizsa)而得名。],只要你用手挡住图形的一部分,就会发现,你所看到的发光三角,其实并不存在,它没有轮廓,亮度也与纸面一致。”

“可是……我明明……”陈默不相信地试验了一把。“这里面有什么原理吗?”

“原理很复杂,涉及到视觉的形成机制以及大脑对光信息的处理,不过通俗点说,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眼见并不为实。”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仿佛触及了某根敏感的神经。

“你的意思是那些人……”

“我的意思是……”

滴铃铃。桌上的电话打断了莫可非。

“喂?我是。哦,他已经到了?好好,我马上过去。”

莫可非喜滋滋地放下电话,把一本书塞给陈默,说:

“回去好好看看吧,你要见的那个人已经在会客室等着我们呢。”

陈默一看,黑色书皮上赫然印着——《眼见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