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得道飞升,穿越结束

靖康二年五月,耶律大石于可敦城召集漠北各部落,为已故的天祚帝举办葬礼。同时又集结各部兵马一万三千骑,设坛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誓师东征潢水流域的契丹祖居之地,向女真宿敌讨还血债。

大宋“护国真人”郭京参观了耶律大石的誓师典礼,并且赠与耶律大石一柄宝剑,祝福他旗开得胜。

然而,当耶律大石询问他的下一步行止之时,却得到了一条石破天惊的爆炸性新闻。

——“护国真人”郭京道长表示,由于近几个月来在人世间修炼得“念头通达”、屡屡“造福苍生”,他已经被上天承认是“功德圆满”,即将跟几位弟子一起“得道飞升”,从此登天成仙去也!!!

此言一出,举众皆惊!有恭喜祝贺的,有哭泣挽留的,尤其是跟着郭京一同前来的千余名宋军,更是唯恐自己被丢在异国沦为孤魂野鬼,纷纷跪下来痛哭流涕,抱着郭京的大腿不让他走。

对此,郭京等穿越者虽然嘴上说着“天意不可违”,但还是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先用浮空城“第三新东京”将他们送到宋朝的河北地界,这才拆掉了“第三新东京”,彼此在荒野间依依惜别。

临别之际,望着岳飞俯首长揖的身影,王秋忍不住在心中微微叹息。

事实上,在之前向岳飞解释,为何他们给草原游牧民毫无保留地传授农耕技术和高产新作物,却不怕草原异族实力膨胀,最后导致养虎为患的时候,王秋等穿越者还留了一些话没有说出来。

确实,正如王秋在那一夜所说的那样,塞外草原的游牧民之所以会这般彪悍,千年如一日地不断侵袭中原,根本上还是因为生计困难。一旦有了足够的粮食,反倒会越富裕越没战斗力——都已经能够吃饱穿暖了,谁还会没事打仗玩啊?当然,这不是说那些汉化了的蛮夷之族,就不会跟中原王朝打仗,但最起码他们的攻击性会大为削弱,战争的烈度和破坏性也将会下降很多。举例来说,中国南边的安南交趾之地,自从五代之时分离出中国版图以来,跟宋元明清各朝亦是皆有冲突交战,但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哪个中原王朝把它当成过草原游牧民一样的生死大患,尽管这个国家的人口恐怕远比漠北游牧民要多得多。

但反过来说,就算耶律大石或他的子孙是一代人杰,凭着农业化的漠北草原,获得了充足的人力物力,逐步压倒了故步自封的南方宋朝,进而兵临中原、一统天下……那又怎么样呢?

这就好比在民国时代,如果有哪个高度汉化的少数民族军阀手腕高明,能够一统天下,那么绝大多数中国人估计也会默认他当这个总统(事实上,北洋将领里面颇有几个非汉族出身的,但问题是他们都已经汉化到了不查宗谱就根本无法觉察的程度,以至于当时绝少有人知晓,即使知道了也没当成是外族入侵)。

要知道,所谓“中国人”这个概念,从来看的就是文明而不是血缘。之前建立隋朝的杨家,开创盛唐的李家,也都混杂着不少胡人血脉。还有那些姓氏为宇文、慕容、独孤的隋唐名臣,祖上源流都是那些昔年入侵中原的五胡蛮夷……可是在后世的史书上,还有谁敢不把他们当成中国人看待?

北宋末年的契丹人,已经不再是残唐五代之时那个蒙昧落后的游牧民族。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契丹人早已高度汉化,完全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体系之中,基本上就类似于清末的满族人,连契丹语也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些契丹人多少还能自食其力,没有被什么“铁杆庄稼”养成一堆废物。

因此,在契丹人的统治之下,塞北在得到了耐寒耐旱的高产新作物,从游牧文明变成农耕文明之后,其汉化速度只会加快而不会减缓。而且,为了尽快把贫瘠草原变成高产良田,辽国肯定还要迁移大批汉族农夫到塞外来垦荒,从而进一步改变草原上的民族成分结构……倘若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下,让定居后的草原各部落说汉语、习汉俗,那么塞外的草原居民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人了,又何必要把他们视为异类呢?

相反,南边的宋朝却已经走上了一条文学至上、压制武力、积贫积弱的不归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和危害,几乎不亚于日后那些政教合一的愚昧国度。这个压抑民族血性的国家体制,既不能适应如今黑暗时代武力至上、列国争雄的残酷现实,也不能适应未来大航海时代全球探索、殖民开拓的发展需求。

所以,王秋和郭京他们这些千年之后的穿越者,站在未来中国人的角度看来,如果这个文恬武嬉的宋朝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而中原又没有诞生出能够破旧革新、开创新时代的英雄豪杰,那么让辽国入主中原、一统南北,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反正这天下从来都是有德有能者居之,不是任何家族的私产。只要统治者的更迭不会像蒙古入侵一样,闹出社会文明倒退崩塌的悲剧,那么纵然改朝换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