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七章 原野富豪(第2/4页)

霍坦站布置得井井有条,简直就像一座英国公园,风景如画。有一望无际的草场,草场上用灰色的栅栏围成了一大块一大块,有上万只牛羊在里面吃草。许多牧人和牧犬守护着这支嘈杂的牛羊大军,牛吼、羊咩、犬吠加上鞭响,热闹非凡。

向东望去是一片垂枝相思树(3)和橡胶树混成的树林,树林的尽头是霍坦山,它巍峨耸立,高达7500英尺。成排的常绿树向四面八方蔓延。一丛丛高6英尺多的禾木胶树布满了山岗,这些禾木胶树样子像矮棕榈,树干上长满了头发丝一样细长的叶子。这些树正开着一串串白花,清香四溢,空气中都充满了薄荷桂的香味。

庄园里除了澳洲本土的花木外还有许多从欧洲移植来的适合在澳洲栽培的果树,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无花果、柑橘,甚至还有橡树,游客们看到这些果树感到无比欢欣和惊奇,仿佛是走在故乡的果园里一样亲切。使一行人感到更惊奇的还有那些枝头上飞舞的鸟雀:有羽毛如绸缎一般的“缎兰亭鸟”,以及羽毛一半金黄色,一半像鸟绒的“蜜鸟”。

在那众多鸟中,还有一种琴鸟,一行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鸟。鸟的尾巴像奥菲士(4)弹的那种雅致的古琴。它在木本凤尾草中穿来穿去,当它的尾巴触动树枝时,倒也奇怪为什么听不到安菲翁(5)为重建底比斯城(6)而演奏的那种悦耳的音律。巴加内尔恨不得把那鸟尾上的那把古琴拿来亲手弹一弹。

哥尼纳凡爵士对澳洲沙漠中的绿洲倒不是很感兴趣,他很想听听两位青年的经历,他们究竟是何时从何处来到此地的?迈克尔和桑迪·帕特森认为既然客人们愿意接受邀请,给自己赏脸,那就有必要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给客人。

迈克尔和桑迪是伦敦一位银行家的儿子和侄儿,20来岁时,银行家对他们俩说:“年轻人,给你们每人几千块钱,到遥远的殖民地去定居,去发展,通过自己的双手学会生活,创造财富。如果你们成功了,当然求之不得;如果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们长大成人,我不在乎这几个钱。”

两位年轻人遵照家父的安排,选定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殖民地发展。3年过去了,居住地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在维多利亚省、新南威尔士和南澳等地共有3000多个殖民站,一些殖民站发展畜牧业,一些站从事种植业。在帕特森兄弟来之前,这一庞大的种植园属杰米森先生所有,位于达令河支流帕隆河8英里处,共有面积75平方英里。

霍坦站是中心站,现在两位年轻人既是移民又是这里的主人。凭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精力管理着他们的财富。

霍坦站坐落在位于墨累河地区的野牛山与霍坦山之间的盆地,四面环山,左面是亚伯丁山,右边是黑巴文山峰,占地15平方英里。这里远离其他各主要城镇,人迹罕至。由于欧文斯河支流流经盆地,加上无数条山溪注入河中,河水蜿蜒,流水潺潺,美不胜收。这里有利于饲养牲口和耕种,有上万亩耕地,种植有各种本土的和外来的作物。牧场肥沃,放养家畜数百万头。粮食和牲畜在卡斯尔梅恩和墨尔本市场上卖价极高,因而给霍坦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大家边走边聊,忽见通道尽头有一栋漂亮的房屋出现在眼前。房屋是木头和砖结构的,外观秀丽,像一座瑞士风格的别墅。墙外回廊环绕,廊檐下悬挂着中国式的灯笼,罗马古典建筑前庭。窗外装着五颜六色的篷罩,仿佛盛开的鲜花。美不胜收,无比舒畅。草坪四周的树丛中,还有一根根铜灯柱,排列整齐。柱顶上装有古朴的庭院灯,黑夜里,整个庭园被煤气灯照得通明。

房屋四周是马厩和厂房,房屋筑建在半英里路以外的一个山谷里,有20来所住房和茅屋,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像是一座农庄,倒像一个小小的村落。村落和住宅之间装着电话线,随时可通话。整个住宅隐藏在一片异国风光的丛林里,不见一点尘世的喧嚣。

走过一段林荫甬道,便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铁桥跨过一条潺潺的小溪,通往住宅外边的花园。

过了小桥,一行人来到主人的住宅门口,一位红光满面的管家前来迎接。客人走进了那富丽堂皇的大厅,豪华的家具及摆设件件雅致美观,映入宾客们的眼帘。

厅内挂满各种取材于骑马射猎的美术品。大厅对着一间大客厅,开有5扇明亮的大窗子。客厅里放有一架钢琴,钢琴上摆有一叠乐谱,既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几张画架上布着画稿,旁边有几个大理石的人像,墙上挂有几幅欧洲名画家的画,地板上铺着柔软的绿色地毯,墙壁毯上绣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一个古铜色的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中央。此外,还有许多珍奇的陶器、贵重而高雅的古玩和其他精致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