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虫王现世(第6/8页)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面传来了阵阵锣鼓声,嘈杂的人声也渐渐多了起来,抬眼望向前,只见远远的人开始三三两两的多了起来,手里或持着黄裱香袋,或是擎着从秋稷寺里求来的护身符。

秋稷寺又称东岳庙,位于新郑市东北十五公里龙店镇东部沙岗上,始建年代无考。据新郑出土的几通石碑碑文记载,唐武德四年复置苑陵县,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郭子仪重修东岳庙;宋淳化五年(994)乡老胡尧、谷子、林师政来此悟道,重修东岳庙;明嘉靖十四年(1535),高尚贤、高捷、高拱立有《重修东岳庙碑记》;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宣统年间高官、乡贤道士修东岳庙的功德碑,以及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重修东岳庙碑记等。据传:东岳庙占地三百四十亩,坐北向南,建筑布局对称严整,三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山门、中殿、正殿、后殿,附有东西侧院、钟楼、鼓楼等。山门面阔五间,进深十米,歇山重檐,内塑二宰臣。山门之后立有五十多通石碑,人称碑林。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尤其“鸟柏”最为名贵。传说是黄帝携常伯战蚩尤获胜,为纪念功臣常伯而栽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十五米,飞檐广厦,黄琉璃瓦屋顶,斗拱飞翅,金碧辉煌,内塑主掌民众生死的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高丈余,铁铸鎏金,形象威武,是灭纣兴周英雄黄飞虎的化身。东西厢房内塑十大阎君,内有七十五司。后殿为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宇是供奉东岳大帝与帝后的所在,东侧为三贤祠,西侧是奶奶殿。最后北部十三层台阶以上是天帝阁。阁东侧院北部高处是特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降妖治水而建的始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五米,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金龙盘柱,彩画精妙。还有农宫殿、药王殿、火神殿、文昌阁、学艺屋以及道士寝房等鳞次栉比,气势磅礴。庙内钟鼓楼有七面大小不等的铁钟,晨钟暮鼓,声震沙乡,是新郑著名的道教圣地。可惜,这么辉煌的道观却烟消于历代战火之中,解放后依然残留各种的建筑达上千余间,但是又在各次运动中被逐渐夷为平地。因为秋稷寺是罕见的两教合一庙宇,也就是说寺内供奉了佛教、道教两个宗教,所以传说其地下有巨大地宫,隐藏有各个朝代秋稷寺所藏的镇观之宝,但是大多也是只闻其名。中原大战时期,著名的草包军阀张宗昌曾经涉足至此想要寻找地宫入口,但是很快被冯玉祥将军的部队赶跑。据传,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投降后,有日本伤兵被遗弃至此,被道观中的出家人相救,伤愈后回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百姓出资重修秋稷寺,曾传闻有日本友人捐助巨款,但是已不能恢复秋稷寺当年盛况。

如今的秋稷寺只有近千平方米的简单道观,但是每逢初一、十五,当地百姓就会到这里上香,而且每年一次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各种杂艺、百戏多不胜数,小吃零食琳琅满目,更有各种民间奇人争相献艺。

随着越来越走近庙会,热闹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通向秋稷寺的路口早已布棚林立,摊贩如云,各种各样的小吃,各种各样的把戏,舀糖人的、吹棉花糖的、贴字写花鸟虫鱼字的前面都是人头攒动,卖油炸豆腐的、杂碎汤的、夹肉火烧的上面是热气腾腾,还有卖孙猴面具的、跑江湖卖膏药的,就在我们沉浸在这一片乡土气息浓郁的庙会气氛的时候,前面忽然有人群纷纷向一个方向移动,还有人小声说:“去看啊,杀人了!”旁边有人立即打断他:“别乱说,是表演砍头!”一个老太太双手合十,核桃一样的嘴里一瘪一瘪:“作孽啊,那么小的孩子,活生生把头给砍掉了!”

“活人砍头?”我惊疑地看着宋旭东,只见他眉毛动了动,示意我们跟上那些向前涌动的人群。

就在离庙会不远的地方,一个白布围开的场子,四周黑压压地围了一群人,场子的正中间是一大一小两个年轻人,大点的年轻人星眉朗目,一张瘦削的脸庞,却穿了一件旧式的对襟大褂,初秋的天气已稍有寒意,而这个年轻人却依然是单褂。另外是一个约有十三四岁大的孩子,十分瘦弱,但是脑袋却出奇的大,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颗豆芽菜上顶了一个大豌豆。

只见那大点的少年冲四周一抱拳,用一口黄河北的口音说:“各位伯伯叔叔,大娘婶婶,我们兄弟是外地人,为赶明年的马街书会提前来到河南,借这个庙会给大家表演一点家传的玩意儿,挣个吃饭落脚的花销,大家看了说好,就扔俩子儿,大家看了说不好,也千万不要骂,更别报案,因为咱们兄弟的玩意儿都是假的,犯不着浪费大家的两毛钱手机费!”他的这一阵开场白引起大家一阵哄笑。这才听旁边的人介绍,原来他们已经表演过一场了,由于太过逼真,旁观有带手机的乡亲当即报了案,警察过来之后发现是演把戏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