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死亡幽谷

最初的痛苦熬过去之后,一家人都接受了这个无法避免的结局,并努力乐观地面对,用更多的爱相互帮助。在困难关头,这种温馨的爱把一家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他们忘却悲伤,尽心尽力,让贝丝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年。

家里最舒适的房间已专门为贝丝准备好了,里面集中了她最心爱的每一样东西—鲜花、绘画、钢琴、小工作台,还有可爱的小猫。父亲最爱看的书籍也搬到了那儿,当然,母亲的安乐椅、乔的书桌以及艾美的速写精品都用来布置她的房间了。每天,美格都抱着孩子,温情地过来朝圣,给贝丝阿姨带来阳光般的快乐。约翰默默地存起了一小笔钱,以源源不断地给病人提供她渴望能够吃到的心爱水果,他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老汉娜乐此不疲地烹调美味佳肴,来引诱百味难调的胃口,一边干活,还经常流泪。时常收到一些漂洋过海寄来的小礼物和热情洋溢的信件,似乎给她带来了那些四季如春的异国土地所散发的温暖、芬芳气息。

贝丝在这儿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家族圣徒一般,被供奉了起来。可她还是一如既往,那样文静,那样忙碌。一切都改变不了她那善良、无私的本性。即便打算离开人世间,她还是尽力让留在世上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她那双细弱的手一刻都停不住。她的一个乐趣就是为每天过往的小学生制作一些小玩意儿—从自己的窗户里往外扔一副连指手套,送给一位冻紫了小手的孩子,或者给那些拥有许多洋娃娃的小母亲准备一本缝针纸夹,或者为那些歪歪扭扭练字的孩子提供用布料做的揩笔垫;她还为喜爱绘画的孩子做剪贴簿,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巧文具。后来,这些正在学习的阶梯上勉强攀登的顽童都得到助力,求学的道路仿佛铺满了鲜花,可以说,这些孩子都把这位善良的捐助人看作了某种神仙教母。贝丝高高在上地就座,慷慨地抛撒礼品,神奇地满足着孩子们的不同口味和需求。如果贝丝需要得到什么回报的话,那就是在她窗前抬头嗷嗷待哺的一张张幼小的灿烂笑脸了,有的不停地向她点头,有的则一个劲儿地微笑。当然,寄给她的那一封封墨迹斑斑、天真烂漫的简短感谢信,也就是她所想得到的回报了。

开始的几个月,贝丝过得非常愉快。每当全家人坐在那阳光明媚的房间里,她会环顾四周,赞叹道:“这里太美了!”两个小孩在地板上摸爬叫闹;母亲和两个姐姐在旁边干活;父亲则用悦耳动听的嗓音读书,这些书历史悠久、充满智慧,书中有大量劝慰人的金玉良言,虽然几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然具有说教作用。房间成了小教堂,当牧师的父亲在给家人羔羊群上课,虽然很难,却是人生必修课。他努力使她们明白,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就能给爱心带来慰藉,只要心中信仰坚定,就能使人顺从命运。简单的说教深入人心,因为父亲的心皈依了牧师的信仰,而时常哽咽的声音使他的布道倍加意味深长。

大家都很知足,毕竟她们度过了这段宁静的时光,为后来悲伤时刻的降临做了铺垫。随着时光的推移,贝丝说手上拿着的缝衣针“很重”,就永远放下了针。说话使她感到疲倦,见面使她感到不安,痛苦吞噬着她。病魔折磨着她虚弱的肌体,悲哀的是,还扰乱了她宁静的精神。至爱亲朋被迫面对那双骨瘦如柴的手伸出来向她们哀求,听着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救救我!救救我!”她们终于绝望了。噢,天哪!多么难熬的白天!多么漫长、漫长的黑夜!多么痛苦的心灵!多么诚恳的祈祷!一个安详的灵魂黯然失色了,年轻的生命与死神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上帝总是仁慈的,这两者都很短暂。接着,本能的反抗结束了,往日的平静气氛以壮丽无比的气势重新回归贝丝的生活。尽管贝丝的病体已经弱不禁风,可心灵却更加坚强了。虽然她寂寞无语,可身边的人都感到她已做好了准备,发现第一个被召唤的朝圣者同样也是尘世生存的适者。他们陪她等在岸上,希望看到,她到达彼岸时,有光芒四射的天使来迎接她。

贝丝对乔说:“你在这里,我感觉更有力量。”从那以后,乔离开贝丝的时间再也没有超过一个小时。她睡在房间的长沙发上,不时地醒来给炉火加点柴,喂她吃,扶她起来,精心照顾病人。但这位坚韧的病人很少提出要求,“尽量不成为一个累赘”。乔对其他护士都猜疑,所以整天都守在房间里,并为被指派照看贝丝而感到自豪,这成了她一生中的最高荣誉。这对乔来说也是宝贵而又有益的时光,因为这时她的心灵学到了急需的教义:忍耐,以亲切的方式教授,而且她不折不扣地学会了;对人的仁爱之心,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能够原谅并且彻底忘却不友善的行为;忠于职守,能使最困难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还有虔诚的信仰,毫无畏惧,一心一意地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