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贾赦笑道:“福伯肯留下来,我求之不得。”又把周福介绍给左良认识,让左良将自己在京城的准备和部署告知周福。
三人刚坐下不久,便有人回禀说,皇上派人围了利民粮行和满鼎粮行。且京城各大城门也加强了巡查力度,轻易不让出城。
终究是来了:贾赦是不怕的,他确实购买了不少粮草,但是都存放在空间里,利民粮行的库房里只是做生意的正常库存。满鼎粮行则不同了,除了大量的库存,里头还夹杂着大量的兵器。
要知道在原著里,新帝是逼宫成功了的,现在王子腾升任京营节度使,掌管京城防卫和兵马,而景怀帝信任的北斗禄存部,也有永昌公主的人,永昌公主在京城的实力,实际上比之景怀帝要大。
穷图匕见之日,来得比所有人预料的都快。永昌公主的人是做了无数次预案的,行动起来,也算井然有序,很快就控制了京城。
而且,这一回永昌公主没按原计划让司徒均出头,让司徒均和回京驰援的司徒境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自己再一举定天下。失去了景怀帝的绝对信任,若是永昌公主还躲在暗中操纵司徒均,很容易逼得父子联合,得不偿失。
永昌公主的人迅速包围了皇宫,控制了皇城,甚至很多文武百官都没反应过来。而贾赦也很快将自己一方的官员保护起来,唯有贾琏在宫里做伴读,如今落在了景怀帝手里。
是的,贾琏落在的景怀帝手里,不独贾琏,许多在上书房做伴读的王孙公子都落在了景怀帝手里。景怀帝到底是一国之君,就算京营节度使换了永昌公主的人,存禄副指挥使也是对方的,景怀帝也不至于被完全架空,无人可用。于是,上书房中的一众王孙公子,便落在了景怀帝手里。
皇权的争夺,从来不是你控制了上一任皇帝或是一座皇城就大功告成。勋贵、士族、富商、乡绅等皆各有势力范围,也有各自依附和追随的人。永昌公主之所以之前控制大把的问题官员,还暗中将一些战略要地控制在手,就是为了在逼宫之后迅速控制全国。若是势力不够,极有可能逼宫之后各地方实权人物不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造反,逼宫之人反倒替他人做嫁衣裳。
原著里,显然永昌公主的准备很充分,贾赦分析不出景怀帝挣扎了几分,但是大约是没挣扎出什么风浪,毕竟原著中的景怀帝是退位,从书上也看得出来京城人家的生活没受大的影响。
而这一次,永昌公主仓促之下逼宫,整个皇城乱成了一锅粥。贾赦这边联合了贾敬、许岩、林如海等人。本来,户部尚书曾阔和山海关总兵陈之傲都在贾赦的争取范围之内,但是贾赦并无把握。
但是永昌公主这一逼宫,京城的曾阔便迅速站到了贾赦这边;至于山海关总兵陈之傲,若是永昌公主按兵不动,多半是先观察形势的,但是永昌公主这一动手,贾赦对争取陈之傲又多了几分把握。
自然,贾赦的信送出去都需要时间,各地兵马或是投靠永昌公主,或是保皇党,或是支持留在京城的司徒均,或是清君侧驰援京城,且需要反应时间,贾赦如今要做的,是在各方势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京城百姓还好,文武官员要么慌忙找依傍,要么人人自危。
开弓没有回头箭,永昌公主既然已经逼宫,便只有成功一条路,若是败了,便是死路一条。
永昌公主除了手底捏用大批文武官员的把柄而外,准备了大量的粮草辎重,除了本就听令于永昌公主的王子腾及部下,永昌公主还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初时,景怀帝一方是节节败退的。
好笑的是司徒均,他之前以为永昌公主是全力支持自己的,王子腾能升任京营节度使,司徒均也出了力,谁知道永昌公主逼宫,人家王子腾根本不将司徒均放在眼里。司徒均派长史和王子腾联络,妄图指挥京营大军,那长史被王子腾直接撵了出去。
司徒均吃了大亏,这才看清形势,后悔不迭的回护父皇,又生出仗着这次平乱的功绩得封太子的心思。
永昌公主势力大,但是景怀帝是九五之尊,皇城内除了皇帝,成年的皇子还有司徒均和司徒增,站景怀帝一方的文武官员也不少。两方势力你争我夺。
皇城一乱,便有平民外逃,接着便是物价上涨,烧杀掳掠等问题,没有多久人人自危的情势就由贵族蔓延到了平民,消息传出去,从京城周边开始,及至地方,也都乱了起来。
贾赦在这个时候,自立为王,称周王,打着讨逆的旗号,却迅速占领了通州。贾赦自称周王,自然是因为周坤这个人。不管是自己的本名周坤还是红楼世界的先荣国公夫人周坤,都为贾赦的今日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