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1章 同道中人
今天这个场合,是不可能缺少阿里的,毕竟这是西湖畔,阿里的主场。但阿里的主要负责人还没到,包括赵烛江这等真大佬也没出现,所以晚宴虽然开始但还没进入高潮。
另一个有资格将西湖畔当成主场的渣易虽然赚钱能力不俗,但并不热衷于并购,这也是AT以外的企业和AT最大的差距。曾经有句话说的是在天朝做科技企业最终的宿命都是被BAT收购,一方面说明AT的并购欲望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AT有钱而且愿意砸钱。
这种基因需要烧很多钱才能烧出来,初期可能要打很多水漂,因此是否要走上大规模砸钱并购的不归路,对每一个现金流充裕的企业都是艰难的决定。这也是楚垣夕调侃张铭距离大企鹅很近,只差在投资领域布局的原因。像头条系现金流如此充沛的企业,每年不投个几百亿出去,只靠自身猛出APP,是不可能比肩企鹅阿里的。
离楚垣夕比较远的一桌上,几个穿着考究的成功男士聚在一起热聊,丝毫看不出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这个场合,他们彼此之间需要抱团,这样才能获得理想中的对价,而不是恶性竞争搞价格战。
其中一个年龄挺大的西装男问:“那边那个小哥是袁苜总的朋友吗?为什么不介绍过来聊聊?”
“你没看人家穿文化衫来的?说不定是哪家巨头企业的新晋副总吧?袁苜总认识的人太多了。要说起来现在年轻化实在太厉害了,很多90后都干到大公司的骨干,我那蠢货儿子还当纨绔子弟呢,真想把他一脚踢出公司让他自己闯去,又怕我们家那母老虎发疯。”另一个秃顶男士慨叹。
“哎哎哎,尚周你不要太谦虚啊。”大龄西装男一摆手:“谁不知道你家公子年轻有为啊?海外求学学成归来,我们羡慕都来不及呢。”
正在他们商业互吹的时候,雷思云从旁边路过,冷笑一声:“什么巨头公司副总啊,不是,比较能哄钱而已。做了个手机游戏发财了,跑到这来学人投资。”
几个成功男士顿时齐齐眼珠放光,不约而同的想到:有钱的凯子?
雷思云说完,又酸溜溜的补了一句:“他公司是袁苜领投A轮的。”说完信步离去。
看雷思云走了,几个成功人士面面相觑,然后纷纷低头吃了起来,只是各怀心思。尚周的秃顶埋得最深,他十分清楚自家的情况,已经到了必须被人收购的地步,因为融资已经融过E轮,但估值才8个亿。
这个估值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估值天使轮在五千万上下是正常的,A轮最少两亿,低于两亿就会让人觉得有问题。
B轮估值最少五亿,实在没有五亿,四亿也可以。如果无论怎么讲故事都到不了怎么办?不融B轮,改个名称,融A+轮。
C轮估值不到10亿是肯定不会被人瞧得起的,但是C轮毕竟比较有弹性,不同的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模型不一样,有的按市盈率,有的按市销率,有的按市占率,估出来的值会相差几倍,所以哪怕低一点还好说。
为什么每轮估值都要有较大的成长?因为只有这样,前面进来的投资者才有利润空间,哪怕是账面浮盈也好,这样大家都好交代,处于健康的状态。
比如说B轮估值4亿,C轮估值10亿,投资者并不是赚到150%,因为B轮融后估值不是4亿,而是4亿+融资额。假设B轮融到1亿的话,如果C轮仅能估到7个亿,B轮的投资者连50%的利润率都没有,这在早期投资来说根本不叫成功,称之为提心吊胆反而更合适。
但是您融资都融到E轮了估值才8亿,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您比较能忽悠,能找到冤大头,第二就是企业肯定缺乏吸引力。
问题是科技企业,就算一直亏损,只要技术确实牛逼,有能够衡量里程碑的标志性成果,融资根本不是问题。
比如同样正在冲刺科创版的澜起科技,当家人是天朝芯片设计第一人杨崇和,当年尴尬到什么程度?2005年推出首款自研的DDR2内存缓冲芯片,但是因为技术验证周期太长而没人用。于是整个研发费用都烧成了空气。
可是因为技术确实过硬,钱根本不是问题,于是继续烧钱,2010年又研发出了DDR3,终于上市热销,最终在2013年推出DDR4被inter认证,确立为行业标准。
这叫科技企业,有技术,无所畏。
即便如此他老先生上科创版的估值也太特么离谱了,科创版的问世使澜起科技的估值立地翻番。
反过来说,缺乏吸引力,就意味着技术上也同时陷入困局,无论是研发不出成果也好,还是专利申请不下来,或者核心人员流失,总之处于扑街中。
但是不继续融资又不行,科技企业最烧钱,没钱可烧的结果只能是破产,必须疯狂补血。因此很多初创型的科技企业最终是被增长速度拖垮的,不是没有增长也不是没有成果,而是增速稍微慢了点就不断陷入融资陷阱,被困境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