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太宗皇帝幼子,襄阳王,……

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包拯却还没有入眠。

他坐在桌旁, 点了一根蜡烛, 就着烛火翻看今天施粥的账册。

从皇帝将处理京外流民的任务交给他起, 已过去十天了。

十天里,他先是在城外设了粥棚, 每天施两顿粥, 又沿着城墙搭了一溜简易的房屋,用以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民。

今年的雨水多,入冬以来雪下得也大,这十天里下了三场雪,积雪压塌了几处新搭的房屋,所幸并未出人命。

施粥的粮食和建屋子的钱都是户部批下的。年底了, 各处都在归账,忽然来了这么大的一笔支出, 账都得重新核算, 谁都不能乐意。

包拯去支领钱粮的时候,挨了不少白眼。

好在皇帝已经将朝政都掌控在了自己的手里,户部的官员再怎么不乐意,也要给他这个皇帝面前的红人一个脸面,因此虽然挨了白眼, 该拿到手的东西还是拿到手了。

有时候包拯都会觉得讽刺, 赈济灾民明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三司职责所在,想要拿到这笔钱粮, 居然还得靠着在皇帝面前的脸面。

他叹了口气,安慰自己,皇帝圣明仁德,亲近的都是贤臣君子,还没有哪个小人能在皇帝面前得了脸面的,也不怕有人仗着皇帝的恩宠损公肥私,祸乱朝纲。

这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门口咯吱一声响,展昭推开门进来了。

包拯抬头:“今天的粥都施完了?”

被大雪压塌的房屋得重新修缮,还有一些个灾民染上了风寒,需要请医问药,户部之前批的钱花完了,得再去要一些。他今天忙着和户部的人扯皮,没去粥棚视察,是展昭替他去的。

展昭点头:“都施完了。粮食还剩三顿的量,大概能支撑到后天下午。”

“今日户部又批下一笔粮食,还能吃四天。”

包拯揉了揉皱紧的眉头:“没有人再闹事吧?”

昨天下午,有几户灾民为争粥碗大打出手,掀翻了一处粥棚,撒了一大锅粥。包拯命人将闹事的灾民都抓了起来,这才镇压下了其他跃跃欲试想要争斗的灾民。

展昭解下腰间的巨阙宝剑,放在桌上:“叫昨天闹事的那几个当众打了鸳鸯板子,倒是不伤筋动骨,只是忒丢人了,都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包拯的脸上这才有了个笑模样:“刘公公此法甚妙。”

打鸳鸯板子是宫里惩罚太监的方式,行刑的时候两人一组,你先打我,我再打你。有了这个缘故,各自下手都会留一线,如鸳鸯互戏一般,因此称作鸳鸯板子。

用此法惩戒人,是不会真的伤人的,顶多是伤口肿个两三天,连行动都不怎么耽误。

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了裤子、互相打板子的过程太过羞耻,因此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展昭也笑了笑:“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敢闹事的了。”

包拯收敛了笑意:“既然都有敢闹事的了,说明最近吃得太饱,连精气神都已经恢复了。如此,咱们正好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展昭坐在他对面,把巨阙从剑鞘里抽出来,展开一张帕子,细细擦拭:“下一步干什么?把那些灾民都送到厢军去?”

往年有这种流离失所的灾民,官府怕他们聚众闹事,一般都是往军队里招的。

如今听说禁军筛选得颇严格,一年一招新,不再接纳这种灾民。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厢军能是他们的归宿了。

包拯摇头:“官家似乎有裁撤厢军之意,往后的灾民应该都不会往厢军送了。”

展昭挑眉:“连厢军也要裁撤?那以后谁来干活?不说以后,咱们眼下这数万灾民怎么办?”

包拯道:“厢军究竟裁不裁撤还是要看庙议如何,但灾民不再入军籍是定论,陛下的意思是,户部只给出前半个月的粮食,这些灾民今年冬天要自食其力,至于开春以后究竟是回原籍还是继续留在京城,看他们自己。”

展昭道:“自食其力?半个月之后朝廷就不赈灾了?人生地不熟的叫他们怎么自食其力?”

包拯道:“并非不赈灾,而是要以工代赈。陛下决定要趁着冬天将汴河沿岸的堤坝都修一修,由户部出资,包食宿,还发工钱。这数万灾民一冬都有活计干了。”

展昭松了口气:“这还差不多。”

又笑道:“不过这回官家可是要破财了。”

包拯道:“横竖河堤必定是要修的,今冬的雪太多了,明年开春积雪融化流入河中必有雪汛。河堤不修,根本没办法防御。也不算破财。”

“不过……我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展昭擦完了剑,收剑入鞘:“你是说应天府的事情?那知府不是已经招了吗?”

前几日,他们询问了京郊的灾民,发现他们都是从应天府逃难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