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魔头(第3/4页)
元乔随之一笑,温柔备至,出口的话却是正事:“苏魏两人本就是重臣,对城防军内的事也是知晓,但不会做出出头鸟,不做得罪人的事,且斜封官一事,先帝之期便有,不算大事。”
到了幼主登基,元乔辅政,两人面和心不和,矛盾加深,平衡朝堂已然不易,腾不出手来处理此事。
直到元乔自立,朝堂渐渐安定下来,才有大把时间来处理这些。如今棋走了一步,就看后续如何,兵不在勋贵手中,对皇帝而言,就是最大的益处。
等易军结束后,皇帝再施以恩德,扶持赵原上位,事情就进了一大半了。
元乔心思深沉,元莞自叹不如,她曾想过立元乔为后,却没有想过百姓会不会反对、亦没有想过朝臣会不会反对,更天真地以为只要元乔愿意,就是最好的。
然而她是皇帝,元乔是摄政公主,是她姑母,哪里有侄女立姑母为后的道理。
元乔不同,每一步走得很稳,哪怕被她拒绝,也没有放弃筹谋。
她看着元乔,不觉出口:“陛下觉得易军之事需要几年完善?”
就凭着眼前的局势,没有三五年,是不会有成效的。
元乔见她正视此事,略有欣喜,“三年。”
“三年之后,陛下可就三十一岁了,届时朝臣就会提议立储,你又想好立何人为储?”元莞继续道。
先帝去时也不过三十几岁,染病驾崩,且那时可算是膝下有子,元乔则不同,她未立皇夫,意味着不会有子嗣,宗室就会紧紧盯着。
元乔看她一眼,浅淡的眸色,波澜不惊,道:“先用膳,午后再说。”
元莞不问了,静静地用午膳,山珍海味入口都如同嚼蜡。
两人都非年少,蹉跎时光并非是明智之举,且元乔是皇帝,自己不在意,朝臣也会力谏。出宫这么多时日以来,她看清局势,皇帝也非圣人,做不到事事顺心,任性而为。
落霞撤下桌上残羹,元乔这才出声:“我有几个人选,过上几日,会选宗室子弟入宫,宫内辟一地设立学堂。”
“年岁多大?”元莞不觉心动,更诧异元乔竟将所有的事情都筹谋好了,立储也在谋划中。
元乔道:“三五岁,襁褓中的婴儿虽说可培养感情,可到底太过幼小,不适合。”
应当说是无暇抚养,且她并没有耐心去照顾孩子,不如择三五岁的入宫来培养,将来如何,全凭日后,眼下也是说不清的。
她想得很周全,元莞也不好再说,但眼下此举可令宗室安定下来,且宗室中有了比较,对元乔就更加顺从。
她沉默下来,元乔也不再说。
元乔鲜少会逼迫她做什么,只会慢慢地让她适应,不同于陆连枝的霸道,她很温柔。
循序渐进,才拖延这么久,再者眼下也并非最合适机会。她不糊涂,不迷茫,脑海里所想很清楚。
元莞不再问了,垂拱殿内有事,元乔并未多留,匆匆回去。
元乔没有问她的想法,只是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她若拒绝,那些安排都会落空,可元乔没有在意,只是慢慢去做,就算元莞当真离开,那么她也会当过继宗室子立为储君,大概一人过完余生。
易军之事还在继续中,元乔明日辟了一殿宇,大肆修缮,又四处招募学儒,让朝臣不解。
聪慧者猜出缘由,震惊不已,想起皇帝至今未立皇夫,不明白不立皇夫,为何先立储君,狐疑几日后,皇帝下旨,择宗室子弟入宫学习,其余的话就没有了。
被选中的都是方入学的孩子,嫡子、庶子都有,宗室奉诏,将孩子送入宫,回头后就令人去御前打探。
先帝剩下的兄弟都比元乔年长,子嗣都已成亲,是以都被略过,从旁支中择取,有是还是爵位不显的郡王,从未进过宫城。
孩子入宫后,就被圈在一起,一月才可出宫一趟,届时父母感情必然淡薄。
元乔理智,她需要的是理智果敢的储君,而不是汲汲营营之辈。
元莞未曾参与此事,赵原处遇到麻烦,勋贵挑到他的错处,她费了一番心思才使人按下,得空之际,宗室子都已经入宫了。
事情发展太快,不仅宗室猝不及防,就连她都没有反应过来,可见元乔意志坚定。
旨意上只写着入宫由她亲自教养,并未提及储君一事,朝臣心明,蒙上一层窗户纸,意味就不同了。
****
二月二龙抬头,第二批军队入城了,将龙抬头的喜悦压了过去,在赵原手里吃瘪的勋贵又开始走动了。
陆连枝给元莞送了一对木头雕刻的狮子,活灵活现,她觉得有趣,令人回了一对玉质的狮子。
不知怎地元乔知晓了,从她手里夺走了木头狮子,首次露出怒容。
元莞觉得她小气了,不过易地而处,她就没有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