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互联网产业

1994年4月20日,第一条64K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时代。1995年1月,北京和上海开通了两个64K的端口,作为表示中美之间友好关系的凭证。但这件事在此时的国内还并未砸起多大的水花——这个年代,大部分人还根本没有摸过电脑呢。电脑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实在是个新概念,更别说互联网了。

然而在远隔大洋的美国,在后世鼎鼎大名的亚马逊集团却在今年成立,已经尝试起了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

陆云泽上一世起码是活到2004年的,所以对于这些电子产品对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他也至少有些概念。他不是没考虑过在这方面发展,但是之前确实硬件跟不上——在此之前,微软都还是DOS系统,根本没有他熟悉的操作页面!他买不到像模像样的电脑,又没有网线可接,只能作罢;今年又刚好高三,他和贺邵承都忙着学习,一直到高考完才彻底歇下来。

曾姥爷特别高兴地和外孙们介绍了这个新东西,在他眼里,这电脑还只是个“有趣”的玩意儿,要算什么拉个表格居然就算出来了,连计算器都不用;至于那游戏,更是有意思,只可惜他是个老头,没年轻人那么起劲,比较复杂的他一时半会儿还看不懂。

他说着就拿起了电话,给那订电脑的中间人拨了过去,特别大方的给外孙和小贺一人弄了一台“顶配”的Windows95——装满了游戏的那种。

“你们两个在家多玩玩。”曾国强还并没有后世家长对电脑游戏的那种咬牙切齿恨意,只觉得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他要给他们家两个小伙子试试,“他说过两天就能运过来,全新的机子!”

一家人一块儿吃了个饭,又出去散了一圈步。老人家都睡得早,曾姥爷白天又说了许多话,这会儿早就累了,打了个哈欠就表示自己先去洗澡。陆云泽也没懒着,就在厨房里切水果,一边切一边拉着贺邵承说话:“哎,你说,我们在平县这儿能联网吗?”

“联网?上互联网吗?”贺邵承对这些新词还有些陌生,细细的想了想才回过神来,“这……不一定可以,上海是有的,我们可以去电信局问一问。平县这里,可能还没有吧。”

“哎,那好可惜。”陆云泽叹了口气,“我以为我们马上就能看看现在网络上有什么呢。国外这个是发展的很好的,虽然是英文的网页,但我们也应该能看懂……然后我们还能和别人直接通过电脑聊天……”

“可,只是发信息的话,用手机不也是一样的吗?”贺邵承略微皱了皱眉,“好像没什么区别。”

“不,区别大着呢。”陆云泽将切好的西瓜放到了碗里,给彼此拿了两个叉子,“嗯,我想想……贺邵承,你觉得电脑能做什么?”

他的眉头又拧了拧,“目前见到的都是用于处理文件,储存。比起纸张,电子的东西确实能够节省大量资源……”

陆云泽打断了他,往他嘴里塞了一块西瓜,“不止,你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有了互联网,电脑还能够传输。”

“我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能传输的信息都很少,但是如果是互联网,我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把一份文件、一本课本、或者说公司订单发给你,这种传输技术的改革能带来的影响是很巨大的。”他平时都懒,但现在说起话来却一本正经,“贺邵承,你以后要学金融,你和这些电子科技的关系会很密切,多想想呀。”

贺邵承抿着唇,面孔略有些严肃。

“嗯……么儿,你说得对。”他顺着刚才陆云泽点出来的思路想了下去,“电脑凭借互联网,如果能够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那么最起码可以实现远程的商务合作。两边不用见面就能够交流,购买,运输。”

“嗯。”陆云泽自己也吃了一块西瓜,甜蜜蜜的,“是的呀,不过你想的还是太少了。”

他拉开椅子坐下,让贺邵承也坐在了自己的身边,两个人一起吃着一碗西瓜,“我和你说,互联网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区域,至于它能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也不太清楚……”

上辈子毕竟只活到2004年,才看到了互联网的起步而已,但是毕竟他看到的要比贺邵承多多了,此时对于这一块的未来趋势也十分有概念,“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来畅想一下——”“嗯?”贺邵承垂眸,认真地听着么儿说话。

“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用互联网去完成。”

这个概念实在是太过超前了一点,就算是在西方社会,也远远没有到这个程度。现在他们两个手中还一台电脑都没有,但光是这样一句话,就已经让贺邵承抿住了唇,神情严肃地思索了起来。

他在股票上赚了钱,投资上赚了钱,总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功;但实际上此时的他听着么儿说话,和五年前听着么儿讲去深圳进货的时候根本没有区别。他忽然发现自己其实思想很闭塞,远没有么儿那样敢想敢做。贺邵承的手指点了点桌面,眼眸也缓缓地闭上——“就从学校的上课开始,课本可以变成……电子文件?每个人面前一台电脑,不用再随身携带书本;老师上课的黑板也可以变成电脑上的文件……嗯,或许可以录制下来,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很轻易的实现共享,不用再去亲手誊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