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都在朝北看

北征打还是不打的问题,其实用不着讨论什么,天子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道如今至少已经准备了七七八八,天子之所以问李信,是想从李信这里给自己找到一个北征的理由。

他也是想问出一个合理的打法。

不得不说,李信很了解这个相处了八九年的天子,说出的方案也很合乎天子的心思,以至于天子迫不及待的要把他留下来,商量后续的章程。

听到李信这么说,天子笑着说道:“急什么,朕的外甥在坤德宫,有母后看着呢,出不了事情,况且宫里也有哺乳的奶娘,饿不着他。”

李信苦笑道:“陛下,臣既然进了宫,无论如何也是要去太后娘娘那里请个安的,不然就太不懂规矩了。”

“臣先去坤德宫一趟,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好了,立刻再来未央宫求见陛下。”

说到这里,靖安侯爷低声道:“陛下,北征是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定下来的,况且眼下朝廷应该还没有准备齐备,这事情不急,咱们慢慢来。”

天子无奈的点了点头,沉声道:“那你去罢,一会儿记得回未央宫来,午饭咱们兄弟一起吃。”

李信低头称是,缓缓退后告辞。

他往后退了没几步,天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长安啊,叶老公爷身子不太好?”

李信愣了愣,驻足下来,低头道:“是,叶师最近是有些不太好。”

叶老头得病,在京城里并不是什么秘密,毕竟叶家还请过一些太医去府里诊治,天子不可能不知道叶晟病了。

而且李信派人请秦元化,用的是羽林卫的旧人,而且也没有多做隐瞒,皇帝知道并不奇怪。

天子皱了皱眉头,问道:“很严重么?”

“现在臣也不太清楚。”

李信叹了口气,开口道:“臣从关中,把当年给先帝诊病的秦元化秦先生请回了京城,昨天秦先生已经给也是看了,不过现在是个什么情形,臣还没有去问。”

叶老头的情况很不乐观,而且详细的病情李信也是清楚的,不过这种事情能不跟皇帝说清楚便不跟皇帝说清楚,所以他也就含糊其辞了。

天子点了点头,沉声道:“叶老公爷是我大晋开国以来第一功臣,他老人家病了,朕这两天要抽时间去叶家看一看才是。”

李信低头笑道:“陛下能去,叶师心里想必也是开心的。”

太康天子点了点头,挥手道:“好了,长安你先去坤德宫罢,记得午时回未央宫里来,朕还有许多事情要跟你商议。”

李信缓缓退了下去。

等李信走出未央宫之后,天子迈步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伸手拆开了那份钱笙递上来的堪舆图,堪舆图一共有十余张,都是北境的详细地图。

不过这十余张纸最后一张的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太康六年春,兵部职方司奉上命绘制。”

职方司有郎中,郎中上面是侍郎,侍郎再上面自然就是身为尚书的李信了。

太康六年的时候,钱笙还是职方司的郎中,而后擢升侍郎仍领职方司,也就是说……

天子看着这行小字,微微出神。

“朕北望了三年,长安你也差不多啊……”

……

离开了未央宫之后,李信直接朝着坤德宫走去,坤德宫里的那个太后娘娘,是他的丈母娘,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父母”辈的人。

毕竟他的父母,还有岳父都已经不在人世间了。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他进宫就必须来坤德宫给老太太磕个头,不然就是不懂规矩,不敬长辈。

在宫里宦官的带领下,李信顺利的来到了坤德宫门口,经过通传之后,坤德宫里的一个宫女走了出来,引着李信走进了坤德宫。

刚进了坤德宫内殿,李信就听到了里面老太太的笑声,走进去一看,这位可以说是整个大晋最尊贵的女人,正把自己的小儿子抱在怀里,满脸笑容,对着旁边的几个女官说话。

“瞧我这个大外孙,眉眼与小九生的一模一样……”

“盼了他好几天了,终于把他盼进宫来了。”

老太太一边笑,一边说道:“去把哀家准备好的那个长命锁拿过来,哀家亲自给他戴上。”

其实老太太并不缺孙子。

本来太康天子在魏王府的时候,除了嫡长子姬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嫡子,这些年做了皇帝之后,又陆续生了四五个儿子,也就是说老太太至少有七个嫡亲的大孙子了。

但是她一直很疼爱长公主,见到长公主的儿子之后,说不出的开心。

李信迈步走了上去,没有多少犹豫,就跪了下来。

“李信给太后娘娘磕头了。”

在这个时代,动不动就要下跪磕头,在其他时候,哪怕是给皇帝磕头,李信心里也是有些不情愿的,但是给丈母娘磕头,是天经地义,李信反倒没有什么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