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第2/3页)

她的大四生活开始了,按没遇到苏哲前的方式正常进行着。

开学后,伊敏听从赵启智的建议,报名参加了全校教学技能大赛。师大相当重视每年一次的这个赛事,请来的评委包括各系教授和市内几所知名学校的校长,相应的本校有志从教的学生自然也投入了极大热情参加,差不多整个九月的中下旬,师大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个比赛占据了,而流连不去的夏天也总算到了尾声。

伊敏按自己的想法,花时间准备参赛教案,顺利通过了初赛进入复赛。她认真观摩了每一场比赛,不过数学这门课不比其他,几乎没任何噱头可想,能在比赛中出奇制胜很难。

到了复赛,每个人15分钟专业讲课,5分钟才艺展示。各系参赛选手可说都出尽百宝了。

艺术系自不必说,一向是才艺多到泛滥的地方,参赛的学生每次都会引来大批观众。中文系挥洒唐诗宋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比,可谓文采风流;地理、历史都是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从丝绸之路讲到十字军东征,从夏商周断代讲到宇宙黑洞;教英语的用大段美国文艺片对白来征服听众,再加歌舞剧经典段落热辣上演;就算物理化学也是将各种实验搬上讲台,务求做到生动有趣;政教系的参赛学生尚且能打点擦边球讲点别的哲学思潮,唯独数学,没有实验可做,没有趣闻喧宾夺主,只能老实讲课,实在是个很大的考验。

轮到伊敏上场,她穿着和平时一样的灰色T恤加牛仔裤,眼睛正视下面的观众和评审,开始讲课就引起了小小的震动。她普通话标准,声音清脆悦耳有穿透力,这些倒并不希奇。但她准备的是一段标准的初三数学课程,板书漂亮,课讲得条理清晰,根本没有许多参赛者一路背下来的那种僵硬感 ,更没有很多人在讲课过程中会出现的嗯嗯啊啊这个那个之类的语气助词,提问环节的设计也中规中矩,是完全没有任何花哨的讲课方法。

评委一致的看法是非常实用而且干净利落,两个来自中学的校长尤其赞赏,他们并不喜欢那些眩目但不踏实的讲课,直接就跟主评的一个教授说,这样的学生如果到了中学简直可以直接上手带班了,实在难得。

罗音反正从来没打算从教,就没有参赛,忙着搞社团招新,但她要给校刊以及本地报社写相关稿件,基本也尽量从头看到了尾。陈媛媛坐她身边,嘀咕着:“果然数学老师是个最无趣的人才能做得最好的工作。”

罗音从来没喜欢过数学,不过觉得这话未免太不公平了,用胳膊肘拐一下她:“你要能把语文讲得她这么条理清楚,那才叫有趣好不好。”

陈媛媛气馁,她初赛就淘汰了:“我大概不适合当老师吧,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对着底下这么多人还能保持镇定的,平时也没见她爱出头露面呀,难道是天生的?”

伊敏没什么特别的才艺,她既没学过乐器,也没在众人面前唱歌跳舞的兴趣,第二个环节不过是老老实实写了幅前两天翻书找来的苏轼《定风波》算数。

赵启智也来看了比赛,他注视着台上的邵伊敏,大是心折。他一直觉得伊敏是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只是有点无伤大雅的小孤僻。现在一看,心想自己虽然参加过辩论比赛,出过不少大场面,但上去讲课,也未必能有这个效果。等伊敏悬腕挥笔写下那首他一向最爱的苏轼名作,他的心顿时加速跳动,觉得至少和她在某个方面算得上心灵相通了。

伊敏下来后坐得离他并不远,她正聚精会神看别人讲课,还是她一向专注的样子。中间休息时,她走出了礼堂,赵启智正要跟出去,却被小师妹宋黎拦住了,这女孩子从来都是怯怯看着他,让他狠不下心说重话。过了一会,比赛继续进行了,伊敏走进来,看到他和宋黎,点头微笑打了个招呼,仍是回原位坐着。

比赛结果出来,伊敏差不多没什么争议地拿了一等奖。

江小琳也参赛了,只拿了三等奖,她的路数其实和伊敏倒是不谋而合,但临场发挥就远逊了。两人得奖,这也算数学系历年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了。

赵启智在礼堂外想等伊敏出来,可是伊敏还没出礼堂就被历史系一个副教授拦住,请她当天去他家试讲,然后拍板定下在周末给他读初三的女儿当家教,伊敏自然是一口答应了。

她并不为得奖兴奋,看到她那个和平时没两样的表情,当然也没人来跟她开玩笑要请客之类。她白天照样上课,晚上照常去自习室看书,周末去做两小时家教,但这样机械重复的生活没法让她跟从前一样视做理所当然了。

现在她和苏哲的联系就是手机,只是她从来对着电话就有无话可说的感觉,苏哲并不提他的工作,她也没有絮絮跟人讲日复一日大学生活的习惯,两人都是简单问候,每每放下电话,只觉得挫败和怅惘。